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12月月考高一试题
语文
命题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
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
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
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
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
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
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
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
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
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
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
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
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
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
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
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一一“天下为
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
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
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
“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
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