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85小题,每小题1分,共8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56.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7.“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58.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哪一制度的特点(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统一度量衡
59.“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60.(唐)孟郊曾在《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风得意”可能是因为他( )
A.生意兴隆 B.被加官晋爵 C.被皇帝赏赐 D.进士及第?
61.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62.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 )
A.创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废除丞相制 D.实行内阁制
63.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简:机构精简 B.开:决策的开放性强
C.速:办事效率高 D.专:皇帝乾纲独断
64.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而特意设置了( )
A.陶片放逐法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执政官
65.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富人失去了运用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这表明当时( )
A.富人社会地位下降 B.贫富均等保障了民权
C.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D.轮番而治得到了实现
66.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67.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这反映了当时(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B.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C.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 D.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
68.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依据这一法律文件,英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建立了两党政治
69.“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
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70.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1787年宪法内容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是( )
A.实行联邦政体 B.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C.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D.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71.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与联邦制 B.总统制与两院制
C.共和制与总统制 D.三权分立与民主制
72.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 )
A.美国1787年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3.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
A.内容非常广博 B.适应社会发展 C.实现权力制衡 D.蕴含自由观念
74.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对两国政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75.《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廉价劳动力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设厂
76.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77.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使其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8.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 B.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 )
A.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 B.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
C.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
80.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
A.割台湾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81.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82.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C.具有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D.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83.《辛丑条约》规定中,标志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的条款是( )
A.赔款白眼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 B.设立使馆界
C.严禁人民反帝 D.拆毁北京附近炮台
84.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85.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第II卷(非选择题)
92.(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回答,图中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1=30分)
56-60.BBABD 61-65.BCBAC 66-70.CBACA 71-75.ACBDC 76-80.BBBCB 81-85.CBCDA
二、非选择题(20分)
92.(1)王绾-实行分封制、李斯-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6分)
(2) 三权分立;如,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等,所以说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8分)
(3)历史趋势:趋势: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2分)
影响:《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利,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4分)
《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4分)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4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4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