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生物部分:第4课时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55张PPT+word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生物部分:第4课时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55张PPT+word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2 07:58:10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四)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1.
[2020·湖州]
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2020·温州]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
图K4-1
3.如图K4-2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
图K4-2
A.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D.绿色植物通过2过程,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20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图K4-3的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图K4-3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柳树增重76.7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的水中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
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D.柳树的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来的
6.[2020·南充]
南充市某村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既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图K4-4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到该村实习所做的有关实验(图甲,实验桑树已经过暗处理)和数据分析(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图K4-4
(1)图甲中用黑纸片遮住桑叶一部分的目的是     。?
(2)将图甲中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A处变蓝,B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图乙是根据桑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测定值所绘制的曲线,图中MN段光合作用的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降低环境温度,则图乙中的M点会    。?
A.下移
   B.上移
     C.不变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
7.[2020·金华]
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H2O和CO2,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氧元素的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猜想一:O2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O2全部来源于H2O;
猜想三:O2同时来源于两者。为了求证,他们查阅材料如下:
材料一 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所以O2来自同为气体的CO2。
材料二 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并还原电子受体。
材料三 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18O标记的O和C18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18O,如图K4-5所示。
图K4-5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的实验结论     
(填“支持”或“不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___________成立。
8.科研人员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菠菜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科研人员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剂(无二氧化碳时,指示剂呈紫色,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指示剂会逐渐变为红色、黄色),取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片新鲜菠菜叶分别放入A、B、C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如图K4-6所示)。静置5小时后,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图K4-6
试管
A
B
C
指示剂颜色变化
紫色
黄色
红色
①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通过对各试管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②A试管中指示剂呈现紫色,说明该装置中无二氧化碳,原因是??       。?
③B试管中指示剂呈现黄色,说明该装置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科研人员在24小时期间,跟踪测量一株菠菜二氧化碳的吸收净量和放出净量,实验结果如图K4-7所示。
图K4-7
①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时间点是        。?
②该曲线图能说明植物正在迅速生长,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分析曲线图上字母代表的各时间点,菠菜一天中在    (填字母)时间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图K4-8
9.如图K4-8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填“甲”或“乙”),其活动强度最强的时间为    时。?
(2)引起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    。?
(4)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点分别是图中的 
  、 
   。(用字母表示)?
10.[2019·滨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同一植株上选取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K4-9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    ,装置B    。?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曲线,图丙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3)图乙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丙所示的[ ]    的强度大于[ ]    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种。?
(4)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
走进重高
1.[2019·遂宁]
如图K4-10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图K4-10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业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少
2.图K4-11中甲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乙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图K4-11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②为氧气,则①为二氧化碳,④为有机物
B.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②为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既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又控制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D.叶片结构中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上、下表皮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3.[2019·绍兴]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农作物。
图K4-12
(1)如图K4-12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参考答案】
课时训练
基础过关
1.C 2.B
3.D 
[解析]1过程的条件是光,产物有氧气,所以1是光合作用,2过程释放能量,所以2过程为呼吸作用,A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因此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B正确;1是光合作用,2是呼吸作用,因此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C正确;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是光合作用,不是呼吸作用,D错误。
4.B 5.A 
6.(1)形成对照 (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小于 (4)B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7.
(1)不支持 (2)二
8.(1)①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或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②叶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将试管中的二氧化碳耗尽
③无光照,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①18:00和6:00(或C点和F点)
②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量
③DE
9.(1)甲 11 (2)光照 (3)强 (4)N M
10.(1)变浑浊 不变浑浊 (2)气孔
(3)C 光合作用 A 呼吸作用 3 (4)18
走进重高
1.B 2.B 
3.(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吸收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2)农家肥经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提高甘蔗的产量。(共55张PPT)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4课时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知识体系
光能
有机物
化学能
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照强度
有机物和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温度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重点梳理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转变
能量转变
叶绿体
线粒体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联系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部分原料
(       )?
(续表)
有机物和氧气
能量
二氧化碳、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大棚种植时,增大昼夜温差,抑制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使用一定功率的白炽灯延长光照时间,促进  
  ,提高作物产量。?
(2)合理密植,有助于植物吸收 
 
  和充分利用  
  ,最大化地提高作物产量。?
(3)储存水果时降低储存室的温度,储存花卉的种子时,通过晒种减少种子中的水分,都能降低呼吸作用速率,减少  
  的消耗。?
(4)种子播种前,需要浸种,提高种子的含水量,利于种子萌发时通过旺盛的
   
 提供足够的能量。?
(5)在植物生长时进行适量的中耕松土,促进根的  
  ,使植物生长更茂盛。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光能
有机物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3.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或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过程:    、选叶遮光、    、
    、    、
    、观察?
 绿叶遮光部分遇碘    ,照光部分遇碘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处理
照光
脱色
漂洗
染色
不变蓝
变蓝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续表)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或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金鱼藻
 实验条件:光下
 点燃的卫生香燃烧得更剧烈
 
?
______________
 实验变量是
 
  ?
 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没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
 
?
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
CO2
变蓝
不变蓝
光合作用
需要CO2
(续表)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或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材料:发芽的豆芽等
 条件:暗处放一个晚上
 使澄清的石灰水
    ,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变浑浊
呼吸作用释
放CO2,消耗
氧气

对点练习
1.
[2020·湖州]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1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2~4号试管中应加入    、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     ,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等量
浅绿色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
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2.
[2020·衢州]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
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
材料一 19
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
材料二 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材料三 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
(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材料四 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8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
85
0.
41
0.
84
2
0.
85
0.
55
0.
85
3
0.
85
0.
61
0.
85
(1)通过材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
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光合作用产生的O2
来自H2O
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有来源于CO2
结论:光合作
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O;依据: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18O
的比例与水中18O
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
3.[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4-1所示):
(1)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答案】叶绿体
【解析】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图4-1
3.[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4-1所示):
(2)该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图4-1
3.[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4-1所示):
(3)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答案】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解析】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图4-1
3.[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4-1所示):
(4)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填“能”或“不能”)。?
图4-1
【答案】不能
【解析】
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被耗尽了。
3.[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4-1所示):
(5)②号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答案】氧气
【解析】②号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图4-1
重点一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实验
例1
[2015·杭州]小李同学利用如图4-2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片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片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    
       。
(2)将A、B两片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
的是             。?
图4-2
将植物置于光下照射4小时
脱色,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
例1
[2015·杭州]小李同学利用如图4-2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片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片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
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图4-2
B叶变蓝色,A叶不变蓝色
叶的大小、生长状况(或
石灰水质量、塑料袋体积、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
【变式1】[2019·衢州]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做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一)。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二和图三(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图4-3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答案】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不透光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实验分析与评价: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四中的    (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答案】A
【解析】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四中的[A]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实验分析与评价:
(3)根据图二和图三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答案】减慢
【解析】根据图二和图三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重点二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图像
例2
[2019·福建]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4-4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图4-4
D
【变式2】农技人员设计并建造了日光温室大棚,如图4-5甲所示。请据图回答:
(1)大棚内同种植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2)沼气池中微生物发酵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植物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
(3)大棚内的植物属于生态系
统组成成分中的    。?
图4-5
种群

生产者
【变式2】农技人员设计并建造了日光温室大棚,如图4-5甲所示。请据图回答:
(4)农技人员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4-5乙所示曲线。图中面积S1、S2、S3、S4可表示某部分有机物的量。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
图4-5
【答案】
S1-S3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S1+S2+S4,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的量是S2+S3+S4,则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为S1+S2+S4-(S2+S3+S4)=S1-S3。
1.[2019·南充]如图4-6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
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B.③是水,④是无机物
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
气,②是二氧化碳
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图4-6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需要水,产生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因此③是水,④是有机物。
2.[2020·绵阳]
如图4-7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储存的淀粉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图4-7
【答案】
C
【解析】步骤③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3.用图4-8所示的装置探究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时,A装置中的植物种子为萌发的种子,则B装置中的植物种子应为同种等量的   
 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
结论是           。?
(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A、B装置
外都应包裹    ,实验预期结果是A装置温
度计读数  
  B装置温度计读数。?
图4-8
煮熟(或死)
A装置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保温层
高于(或大于)
4.[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图4-9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答案】气孔
【解析】14CO2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解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运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
“髓”)。?
【答案】韧皮部
【解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从叶片运输营养物质到根部,故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的。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
【答案】该植物中含有14C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14CO2,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
5.[2019·广安]图一为某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A和B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为该绿色植物叶片的
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一中气体A和B通过图三中的
[ ]    ([ ]内填序号,横线上
填结构名称)进出叶片。?
图4-10
【答案】
④ 气孔
【解析】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一中气体A和B通过图三中的[④]气孔进出叶片。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
5.[2019·广安]图一为某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A和B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为该绿色植物叶片的
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2)若图一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B所代表的
气体是      ,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
作用的曲线是    (填“甲”或“乙”)。?
图4-10
【答案】二氧化碳 乙
【解析】呼吸作用释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若图一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B是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二中曲线乙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而曲线甲在6点以前和18点以后基本停止活动,可见甲明显受光照的影响,应是光合作用。
5.[2019·广安]图一为某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A和B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为该绿色植物叶片的
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3)图三中②表示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
用的主要部位。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大
量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图4-10
【答案】叶绿体
【解析】图三中②表示叶肉,叶肉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制造有机物(主要为淀粉)。
6.[2019·金华]小巧同学发现她家种的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她很好奇,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
【实验步骤】①早晨,她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编号A和B;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
午,观察花的颜色、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④得出实验结论。请回答:
(1)实验中的变量是    。?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照
花瓣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或光照能影响花瓣颜色
变化,或花瓣颜色变化受光照影响)
【拓展反思】查找资料发现:牵牛花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它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中性条件下显紫色;细胞液的酸碱性强弱受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
(3)从植物生理活动的角度分析,牵牛花花瓣从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光照强度
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
吸作用产生的CO2,使细胞液中CO2浓度降低,酸性减弱
7.[2019·金华]
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的越橘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
           。?
图4-11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答案】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解析】如果只用1株做实验,其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可靠,所以用了6株而不用1株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7.[2019·金华]
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的越橘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
浓度和      相同。?
图4-11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答案】光照强度
【解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②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③温度:植物在10~35
℃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
℃最适宜,35
℃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所以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相同。
7.[2019·金华]
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的越橘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4-11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答案】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见:B品种的光合速率最大,A品种的光合速率最小,C品种的光合速率介于A与B之间,即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