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1)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新中国的成立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被推翻,是新中国成立的政治前提;一届政协的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工作。
(2)新中国与旧中国有哪些本质差异?
提示:新中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中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1949年成立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②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③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④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①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这是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准则。
②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
③中共与民主党派共同参政,不存在轮流执政。
④各民主党派在宪法上是平等、自由的。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比较《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示: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共同纲领》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新中国诞生伊始,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声,而这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上来
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①应为基本胜利。③应为转移到城市,④建国初中国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成为主人履行职责的“时间开始了”。
2.(2010·茂名高一检测)右图是
山东东营市刘集后村村中大道,两
侧都是“红色”宣传画。从宣传画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A.建国盛况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改造风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墙上的宣传画描绘的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从此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随之,天安门广场一片欢腾。由此,我们感受到的是建国的盛况。
3.(2010·中山高一检测)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选B。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国旗、国徽、代国歌的确立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4.(2010·扬州学业水平测试)右图
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
保存50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是
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
张选民证说明(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制定并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项是题干的意义。B项发生于1954年,C项出现于1956年,D项与政协会议有关。
5.(2010·邑阳高一检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宋庆龄等民主党派人士被选为国家副主席,这说明了( )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政权
B.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竞选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还不稳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A项错误,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C项错误,多党制竞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D项与题干无关,题干表明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少数民族不管其人口多少,都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A、B、D三项讲的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故选C项。
7.(2010·常州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项是原则不是制度,B、C两项是重要内容不是核心,D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此是核心制度。
8.1951年12月25日我国成立玉树
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
下辖玉树县(结古镇)等六县。
2010年4月14日发生两次地震,
造成巨大破坏。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
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的制度 D.完全自治的制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材料中“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B项正确,因为,“自治区”“自治州”等这样的词语,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下的特有名词。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
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
材料二 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人民政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 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 900多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所体现的原则。
【解析】本题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主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第(1)题设问较为简单,联系材料回答即可。第(2)题不同点主要从阶级本质上回答。原则前者联系资产阶级的立法原则,后者结合教材回答。
答案:(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根本不同: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者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原则:前者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的原则。后者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0·广州高一检测)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 )
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指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C项指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B项符合题意。
2.媒体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式民主制度正在日益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的模式”。“中国式的民主制度”包括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国务院与人民检察院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是中国的民主制度。①②③是其中的主要内容。④是国家机关和司法制度,与题干不符。
3.(2010·长沙高一检测)有位被邓小平称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革命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位先生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如果从“邓小平称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革命家”这一信息出发,很难得出答案。材料中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才是关键信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有朱德、刘少奇和宋庆龄。因此,只能选B。
4.(2010·聊城高一检测)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原则 ④各个方面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③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的原则,①②④是《共同纲领》确定的制度和原则。
5.下列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变化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
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分析表格的信息,这一重要的信息就是从1953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逐渐缩小并最终达到平衡。其次理解人大代表的职权,他们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国家的根本大权,因此地位举足轻重。最后,理解“实质”和现象的关系。其中D项说法不正确,因为当前情况之下,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悬殊还是很大。B、C两项都是现象而不是实质。通过这种比例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
6.(2010·长沙高一检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所依据的法律文件应是( )
A.《国内和平协定》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颁布并实施。C是在1949年颁布的。A、D与题干无关,故选B。
7.(2010·辽宁模拟)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的是政策和原则,A、D两项与此不符。向西藏的投入和援助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项与此不符。
8.(2010·淄博高一检测)198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
A.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西藏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生产发展”“富裕”表明邓小平强调的是西藏的经济,并通过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A、B、D三项是政治与此无关。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0·济南高一检测)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4分)
(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发展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 (4分)
【解析】本题以民主政治组织材料,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材料二中“代表大会”来比较两者的形式和享有民主的主体;然后结合双方的性质。第(2)题联系材料中的“法律文件”和资产阶级民主都是代议制民主的特点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回答。第(3)题联系教材中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回答。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2)特点: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的选举制度;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等。
(4)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具有时代性、阶级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