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历史新编课件:2.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历史新编课件:2.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0 11: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材料一 罗马法内容上有广义法和狭义法的区别,狭义法是指罗马公民法,广义法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罗马法有成文法和习惯法之分、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分。公民法是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材料二 罗马万民法的核心内容是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进一步指出奴隶是私有的财产,可以被买卖和出租。罗马法体现的原则是自由、平等,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子女的财产权、婚姻自主权和妇女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得到保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罗马法从形式、结构上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提示:罗马法有成文法和习惯法之分、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分。
(2)从材料二反映的核心内容和原则看,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依据两则材料,思考一下,罗马法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维护奴隶制度,维护自由民的权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二中的人物对罗马法有何贡献?
提示: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阿奎里亚法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
(2)结合材料三、四谈谈罗马法如何影响近代历史?
提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1.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
A.权威 B.理性 C.宗教 D.法律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与材料中古代罗马、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等信息相符,故选D项。A、B、C与罗马史实不符,排除。
2.《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罗马,此前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十二铜表法》得以制定,故选A项。
3.(2010·合肥高一检测)罗马帝国的边界曾扩张到今天的英国,随着版图的拓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管辖其辽阔疆域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 )
A.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B.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C.普及推广罗马法律
D.提高罗马军团的镇压力量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版图的拓展”,“政治经济活动”,“新问题、新矛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扩展,为了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故选C项。
4.(2010·宣城高一检测)公元96~180年,罗马帝国在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五贤帝”的统治下繁盛起来。“五贤帝”其“贤”主要体现在
( )
A.消除了自由民内部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
B.罗马文化的繁荣
C.重视法律的制定,充实罗马法
D.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解析】选C。A项是在公元3世纪才完成。罗马的繁荣与罗马法律的发展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制定法律是罗马皇帝巩固与发展罗马帝国的重要手段,D项疆域扩大不等于繁荣。
5.(2010·苏州学业水平检测)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罗马帝国”、“罗马法”、“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消除了不同地区法律不同带来的问题,稳固了帝国的统治,故选D项。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意思相悖,排除。
6.2世纪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这表明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是( )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本质上说,任何时代的任何法律和政治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故哈德良的言论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本质目的,故选C项。
7.《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法律尊严 B.保障奴隶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等信息可反映出法律维护债权人利益,故选D项。A项中的“法律尊严”、B项中的“奴隶利益”、C项中的“社会公平”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均排除。
8.(2010·苏州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
A.都维护了所有居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都没有保护妇女的权益,排除A、B两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衰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民主制度导致,排除C项。
9.(2010·扬州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在评价古典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典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要依据“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第(3)题要依据“公民法”、“万民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进入“黄金时代”。
(2)积极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局限性:仅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3)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历史作用: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发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0·日照高一检测)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审判时,法官最后判定罗幕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皇帝颁布的法令 D.《民法大全》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它基本上是以前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D项颁布于公元6世纪,C项包含在D项中,从材料中“公元前4世纪”可知,此时《十二铜表法》已经出现,故选B项。
2.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其中适应帝国庞大疆域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习惯法 D.公民法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在罗马帝国庞大疆域里,为了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罗马公民和外邦人的矛盾,出现了万民法,故选B项。A、C两项都属于公民法,都是处理罗马公民之间矛盾的法律,不能适应帝国庞大疆域的需要,排除A、C、D三项。
3.《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
A.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民法大全》是公元六世纪罗马法的集大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重大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故A、B、D三项都是其原因。但《民法大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不可能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故选C项。
4.《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的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不得参与任何公务”、“不能担任法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对妇女的歧视,故选B项。A项中的“妇女没有任何人权”和C项中“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本身说法错误,D项中的“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5.(2010·泰兴高一检测)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67年”可知,材料中现象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项。A、C两项只是客观效果,不是目的,排除。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故选B项。
6.“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私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题干材料“在夜里行窃”体现了对私人财产的侵犯,而“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则体现了B项。
7.(2010·合肥高一检测)《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B.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D.此规定包含的某些原则具有永恒价值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制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因此C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故选C。从材料中“拷问”、“不得施加于”、“未成年人”等信息可知,材料在审讯制度、维护未成年人利益等方面都有进步性,故A、B、D三项都正确。
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解题提示】本题首先要依据“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判断出,这是考查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生产者”等信息,可知恩格斯的话反映了罗马法的历史影响,B、C两项均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排除。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2010·南通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4分)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以古代中外政治制度的创新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要依据“郡”、“县”、“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等信息来分析理解。第(2)题要依据“通过考试出任官职”等信息,联系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来回答。第(3)题要结合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相关史实来回答。第(4)题在前三题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不脱离政治文明这一主题即可。
答案:(1)郡县制。元朝。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加强。
(2)科举制。控制官吏任免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从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或由适用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对外扩张,疆域扩展;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增多。
(4)古代中外政治制度的创新。(表述为古代中外政治文明、古代中外政治制度或多样性的政治文明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