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物理部分:第5课时 机械运动(课件32张PPT+word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物理部分:第5课时 机械运动(课件32张PPT+word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2 08:08:34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五) 机械运动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1.[2020·新疆]
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  )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
2.[2020·河北]
如图WK6-1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
图WK6-1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3.[2020·泰安]
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
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
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
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
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
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图WK6-2
4.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图WK6-2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图WK6-3中的
(  )
图WK6-3
5.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至北京全程的运行时间为    h,全程平均速度是    km/h。?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09:00
0
南京
10:00
10:15
295
济南
12:15
12:30
912
北京
13:30

1350
6.[2020·巴中]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像如图WK6-4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图WK6-4
7.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量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
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WK6-5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的距离为    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km/h。?
图WK6-5
8.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WK6-6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图WK6-6
走进重高
1.[2015·杭州]
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WK6-7所示(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WK6-7
A.甲船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20·荆州]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系统”的收官之星“北斗3号”顺利升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与北斗卫星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B.在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的动力大于其惯性
C.在太空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观测到某颗星球的运动速度接近1光年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
3.一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由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图WK6-8中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组合是
(  )
图WK6-8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4.[2020·南充]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如图WK6-9所示)可知,乙车速度为    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
m处,乙车追上甲车还需    s。?
图WK6-9
5.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WK6-10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约为(假设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  )
图WK6-10
A.28.33
m/s
B.13.60
m/s
C.14.78
m/s
D.14.17
m/s
7.如图WK6-11所示是“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WK6-11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比。?
8.[2020·枣庄]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WK6-12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图WK6-12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WK6-13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A    
B   
 C
    D
  图WK6-13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
”)v2。?
9.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图WK6-14甲),矩形阴影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1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图WK6-14
10.[2020·荆州]
如图WK6-15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运动,其速度为    m/s;图乙中汽车10
s末、20
s末、30
s末、40
s末的速度分别为10
m/s、20
m/s、30
m/s、40
m/s,通过研究发现: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且速度以某一规律变化。如果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来表示,则图乙中汽车运动时a=    。?
图WK6-15
【参考答案】
课时训练
基础过关
1.D
2.C [解析]小明和小红乘坐的火车停靠在站台旁,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则火车相对于站台来说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则火车相对于动车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小明和小红所选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就会不同,但两人的说法都正确,故选C。
3.D [解析]v=72
km/h=20
m/s,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1==4
s,①错误,②正确;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2==6
s,③正确,④错误;可知只有②③正确,故选D。
4.A
5.4.5 300
6.2 西
[解析]由图像可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
m/s;甲也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比乙的速度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向西行驶。
7.2.00 60
8.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或两同学同时运动至同一地点)
走进重高
1.D 
2.A [解析]卫星加速上升过程中,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故卫星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故A正确;火箭加速上升是因为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惯性不是力,推力和惯性无法比较大小,故B错误;光年是距离单位,则星球的运动速度不能用光年表示,故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3.A 
4.72 40
[解析]由题图知,10
s内乙车前进路程为200
m,乙车速度为v乙===20
m/s=72
km/h;甲车速度v甲===15
m/s;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
m处,乙车追上甲车时存在关系式200
m+15
m/s×t=20
m/s×t,解得t=40
s。
5.B 6.D
7.(1)停表
(2)慢 正
8.(1)加速
(2)0.75 0.50
(3)C (4)<
[解析](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75
m/s,AC段的距离sAC=sAB+sBC=5
cm+15
cm=20
cm=0.2
m;AC段所用的时间tAC=tAB+tBC=0.2
s+0.2
s=0.4
s;则小球
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50
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9.解:(1)如图所示
(2)前10
秒内通过的路程
s1=vt=×10
米/秒×10
秒=50
米,
后50
秒内通过的路程
s2=vt'=10
米/秒×50
秒=500
米,
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50
米+500
米=550
米。
(3)在前10秒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则F1>F2;
后50秒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1'=F2。
10.匀速直线 30 1
m/s2
[解析]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0~30
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900
m,所用时间t甲=30
s,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30
m/s。由图乙可知,在0~40
s内乙车的速度变化量为40
m/s,则图乙中汽车运动时a===1
m/s2。(共32张PPT)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5课时
机械运动

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
一看刻度尺的 
   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二看刻度尺的      (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时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三看刻度尺的 
   。它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零刻度
测量范围
分度值
(2)放:
被测物一侧对齐   
 ;刻度尺有刻度一边紧靠被测物且与被测边保持
    ,不能歪斜。?
(3)读:
精确测量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4)记:
记录读数=  
  + 
   +    。?
零刻度
平行
分度值
精确值
估计值
单位
2.参照物选择原则:
(1)“一般性”原则:一般选择    为参照物,或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2)“需求性”原则: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但不能随意,有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方便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可以使物体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4)“同一性”原则: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经常要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地面
3.比较测量中的误差与错误
项目
产生原因
可否避免
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不精确;估读偏
差;方法不完善
无法避免,
只能减小
选用更精密的工具;多测几
次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
操作错误;读数、记
录粗心
可以避免
正确操作、读数、记录

对点练习
1.[2008·杭州]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A
2.[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W6-1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图W6-1
B
3.[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一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W6-2甲变为图乙后,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图W6-2
D
4.[2014·杭州]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9.0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C
5.[2019·杭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W6-3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是(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B
图W6-3
6.[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
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
A.A位置的东侧
B.A位置的西侧
C.A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C
重点一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例1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A
【名师点睛】运动的判断方法
  先确定参照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结果一般也是不同的。本题中,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这是以甲车为参照物,而选项中描述的运动情况是默认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所以,此时甲、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若甲是静止的,乙车一定在向北运动;②若甲是向北运动的,乙车也一定以更大的速度向北运动;③若甲是向南运动的,乙车可能是向北运动的,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以比甲小的速度向南运动。
【变式1】[2019·广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如图W6-4甲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由于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该装置正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
A.东
B.南
C.西
D.北
图W6-4
B
重点二 速度相关图像题
例2[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W6-5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D
图W6-5
【名师点睛】图像题分析方法
(1)s-t图像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t图像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s-t图像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2】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W6-6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图W6-6
D
重点三 物理量的估测问题
例3
图W6-7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
A.长度约为26
cm
B.质量约为2
kg
C.重力约为0.2
N
D.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
Pa
A
图W6-7
【名师点睛】估计题突破
  测量是待测量与标准量之间进行比较的过程,估测也是。估测与普通测量的区别在于估测往往不能实际操作,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突破:①留心生活平常,掌握一些基本的量作为参考,如一个中学生手指的宽度约为1
cm,一拃约为15
cm,一步的距离约为50
cm,双手水平伸直两手之间距离约等于人的身高,课桌高度约为80
cm,教室高度约为3
m等;速度:人走路的速度约为1
m/s,骑自行车和跑步的速度约为5
m/s等。②将待估计的量的单位换成常用单位,并与这些常见量进行比较估计。
【变式3】[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是
(  )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A
1.[2020·天门]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
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
cm
C.科学教科书的宽度为1.8
dm
D.课桌的高度为1.2
m
【答案】C
【解析】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故A不符合题意;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
cm,故B不符合题意;科学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8
cm=1.8
dm,故C符合题意;课桌的高度约为0.8
m,故D不符合题意。
2.[2019·益阳]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D
3.[2020·益阳]如图W6-8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图W6-8
D
4.小乐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W6-9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火车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C.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始终受到水平向前的推力
图W6-9
B
5.[2020·黄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W6-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
m/s
B.3~5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
s时,乙在甲前方5
m处
D.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W6-10
【答案】
A
 
6.如图W6-11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
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图W6-11
3.60
0.9
7.[2020·娄底]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W6-12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
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
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
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
m/s
图W6-12
【答案】
C
 
8.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如图W6-13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15
km/h的速度通过,相距30
km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
km/h的速度通过。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
图W6-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