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历史新编课件:5.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历史新编课件:5.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0 11: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3日)》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是怎样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的?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各种矛盾复杂尖锐:
①民族矛盾:俄国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制约,属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俄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俄国国内俄罗斯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②阶级矛盾: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也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反动统治力量薄弱。
(2)“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提示: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得出此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提示: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制造了七月事件。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使然。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毛泽东所说的第一个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①十月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独立。②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毛泽东所说的第二个新纪元应怎样理解?
提示:对社会主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这就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且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夺得政权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3)试分析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影响。
提示:①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开始“以俄为师”。②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③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予了很大帮助。
1.马克思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马克思这句话的本意是( )
A.俄国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着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解析】选B 。“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指俄国人民受到资本主义的压迫,“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是指俄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人民深受其害。由以上可见,俄国人民受双重压迫。
2.作为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认识到,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因为他认真阅读了
( )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二月革命后”的信息和革命性质的变化,这是1917年4月列宁“四月提纲”的内容。
3.(2010·济南高一检测)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项是二月革命已经完成的任务,B、C、D三项是列宁演说即“四月提纲”的内容。
4.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十月革命的斗争对象就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苏维埃政权。A、B两项是二月革命的结果,C项是十月革命的一个结果,不是斗争对象。
5.(2010·中山高一检测)“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是早日实现和平,取得面包和土地,而临时政府却继续战争,所以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由此看出,十月革命后,反映当时广大人民迫切愿望的措施是退出战争,实现和平。A、C两项是将来的事情,B项早已实现。
6.(2010·南京学业水平检测)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上最重大的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产生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这是“制度创新”的表现,其余选项未体现这一点。
7.(2010·盐城学业水平检测)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哪一影响( )
A.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毛泽东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故选B。
8.(2010·全国联考模拟)下图反映的是2009年11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92周年的群众集会场面。从历史的眼光看,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的最大理由是( )
A.它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它的成功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C.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它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解析】选D。A项不是最大理由,在此前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也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项不符合题目中“历史的眼光”的题意要求;C项是十月革命的外部影响,不是对俄罗斯的影响,也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发展为世界超级大国,达到俄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故D项符合题意。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了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代表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斗争的对象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个文献各有什么作用?
(3)两则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关系的认识。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沙皇”等信息即可判断。第(2)题联系教材回答。第(3)题结合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联系因果关系。
答案:(1)事件:二月革命。对象:以沙皇为首的封建专制势力。
(2)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大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0·临沂模拟)“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1917年10月23日)材料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得出的主要依据是( )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
B.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C.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D.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从时间上分析是在十月革命前夕。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7月,以资产阶级为首的临时政府镇压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游行活动,在这种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2.(2010·皖南八校模拟)朱自清在《论标语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是必然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解析】选B。由“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可判断这是二月革命中出现的标语。
3.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热烈欢迎领袖的到来。列宁向革命参加者致敬,最后高呼:“社会主义革命万岁!”列宁在演讲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
A.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
B.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C.革命的口号问题
D.领导起义的机构问题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是在1917年的4月,在“四月提纲”中,他对A、B、C三项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而D项中“机构”是在1917年10月成立的。
4.(2010·徐州高一检测)我们之所以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主要是因为( )
A.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
C.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
D.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主要体现在政权建立上,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故答案为D。
5.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了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布告的内容是政权的转移,A项出现于此前,B项是关于土地的,C项与停战有关,D项揭示了政权已转归苏维埃。
6.(2010·泉州模拟)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
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相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俄国特有的困难,符合题意。B项是外在的困难,不是主要的。C项对各国来说一致,D项不是判断困难的依据。
7.(2010·中山高一检测)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
C.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是“世界体系演变”,即社会形态的变化,C项不符合“世界”的范围,A项只是军事方面,B项是经济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变。
8.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强调农村包围城市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题提示】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发展”的含义,它表明这是马克思主义没有阐明或阐述不够清楚的地方。其次要理解“实践”的含义,它表明所谓的“发展”应是指实际行动方面的内容。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率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B项是中国道路,C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D项是列宁以后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在采取措施保卫国家打击国外敌人的同时,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使民众有可能对建立何种形式的政府发表意见。 ——临时政府宣言
材料三 人民委员会已经受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委托掌握政权,同时负责向所有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提议要在一切战线上立即停火,并且为了在民主基础上缔结和约立即举行谈判。……外交人民委员已向彼得格勒的盟国所有全权代表发出相应的通知。
——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的
命令(1917年11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与俄国哪一事件有关?此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6分)
(2)材料一中的士兵是否高兴?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6分)
(3)材料三中的人民委员会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什么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我们得到什么认识?(6分)
【解析】本题以二月革命后政府对一战的政策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军官的讲话信息可以判断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应是二月革命;变化联系教材回答。第(2)题可以依据材料中政府与盟国的政策加以说明。第(3)题依据材料三人民委员会向交战国表达的政策加以说明。
答案:(1)事件:二月革命。变化: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不高兴。因为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政策,没有从战争中退出。
(3)和平外交政策。认识:人民委员会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停战和平谈判,说明了人民委员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