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
(1)如何认识苏东剧变?
提示:①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它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所以苏东剧变的发生属正常的历史现象。②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社会主义国家会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威胁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①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②一些民族、种族、领土、宗教、能源等矛盾和纠纷。
③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3)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与核军备竞赛减弱,原有的力量对比平衡被打破,这导致当今国际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①缓和与动荡并存: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霸权主义盛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泛滥。
③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材料一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材料二 普京,他作风强硬,把俄罗斯带到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让失落的俄国人找到了自信。
材料三 2007年,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中国否决了美英提交的有关缅甸军政府“侵犯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这是中国第五次对美国说“NO”。
材料四 新华网综合外电报道,第13届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并将通过决议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
(1)上述材料表明冷战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因:a.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b.欧盟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c.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俄罗斯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且国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e.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些重要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导致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并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多极化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国际体系由两极化时期的相对封闭走向多极化时期的开放,这一形态上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3)你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应采取什么策略?
提示:对内:①抓住国际环境有利的机遇。
②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
对外:强调和平崛起。
1.(2010·杭州高一检测)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A.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不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导致发展遇到困难,最终出现剧变的局面。B项是次要因素,C项是外因,D项是A项的结果。
2.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苏联长期奉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其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外因,C项是次要因素。
3.(2010·唐山高一检测)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 )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多极化局面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苏东剧变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1989年左右的时期正是苏东剧变的时期。A项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B项至今尚未形成,C项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这三项与题干不符。
4.(2010·中山高一检测)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哪一“极”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评价最恰当( )
A.中国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瘦死”一词,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俄罗斯,俄罗斯仍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因此D项符合题干要求。
5.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以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结束。从美苏竞争的结局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B.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C.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D.单极世界的梦想不符合世界潮流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美苏竞争以苏联国力消耗衰弱而告终,导致苏联衰弱的正是经济科技实力的不足。A、B两项与题干不符,D项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
6.(2010·中山高一检测)2007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①②符合美国“滥用武力”倡导“单极世界”的信息,③从普京的抨击和美国的实力可以看出。④错误,两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同。
7.(2010·临沂高一检测)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在委内瑞拉“解放者”军用机场降落。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此间有舆论认为这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对这两个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导致美俄两国关系紧张
B.都发生在“冷战”时期
C.都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对立与斗争
D.都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项体现了这两次事件的影响。B项错误,后者不是“冷战”时期。C项错误,目前双方社会制度相同。D项不正确,后者发生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
8.2009年4月美国《外交》双月刊刊登的美国教授威廉·沃尔夫斯的文章指出:“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此说法不准确的是( )
A.“1”指代的是美国 B.世界政治一体化趋势
C.中国是“X”的组成部分 D.“X”指代不是十分明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一超多强的格局,这是一种多极化的趋势并不是一体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大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合成“X”,但并不明朗,还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由美苏两极世界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以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4)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通过世界格局的变化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设问较为简单,联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大为改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与日俱增。
(4)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位细心的同学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共体成立 B.联合国改革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在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国旗为图一)并入联邦德国(国旗为图二),两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其国旗采用原联邦德国的国旗。
2.(2010·徐州学业水平检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
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失败,因此B、C两项错误,A项过于绝对,D项说明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
3.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代表将各自的入约文件交给美国国务院存放,标志着两国正式加入北约。此时北约已经成立多少周年( )
A.60 B.50 C.40 D.70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约成立于1949年,据此可推算出选A。
4.英国《旁观者》评价说:“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但在世界的第一张圆桌边上,钱却不易买到一个位置。”这一评价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当今世界的哪一国家(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题干中的“世界的第一张圆桌”是指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当前日本正急于谋求这一地位。A、D两国早已是,B项不如C项富。
5.(2010·中山高一检测)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美国的挑战。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逐渐从强大到解体
B.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
C.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
D.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控制是由于美国实力强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摆脱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是由于第三世界的崛起强大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0世纪90年代末期再遭美国挑战是由于苏联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上述变化是由国际力量的变化决定的,A、B、C三项是力量变化的表现。
6.(2010·济南高一检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美国的当前地位,B、D两项不符史实,C项是贝克曾揭示的美国的目的。
7.(2010·泰州模拟)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尚未形成,A、B两项错误。C项错在时间,自20世纪下半期世界已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项是对当前世界格局特点的正确概述。
8.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首都市中心
三处地铁站遭到恐怖袭击,自杀式
连环爆炸共造成至少41人死亡,74人
受伤。右图是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来到
卢比扬卡地铁站悼念恐怖袭击遇难者。
这不能说明( )
A.当今世界的反恐任务严峻
B.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活动不得人心
D.恐怖主义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解析】选D。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也说明当今世界反恐任务依然严峻。从国际社会纷纷表示谴责和造成的恶果,可以得出恐怖主义不得人心的结论。D项所说夸大了其影响。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联系材料分析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 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第(1)题联系材料一中“主导”“核心”“领导”回答战略意图;国际背景联系二战对欧洲的影响和美国的实力;影响从两极格局入手。第(2)题力量联系日、欧的崛起,影响从多极化趋势角度入手。第(3)题变化从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入手分析;影响结合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第(4)题内部因素结合改革开放,外部因素结合国际组织。
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背景: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影响:形成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2)力量:欧共体和日本。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3)变化:一超多强。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