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化学部分: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课件55张PPT+word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1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化学部分: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课件55张PPT+word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2 10:28:40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

知识体系
化学性质
间隔
无规则运动
氧气
化学变化
阳离子
阴离子
核电荷数
非金属元素

重点梳理
1.原子的构成
图H1-1
图H1-2
质子
核外电子
(1)核电荷数
元素种类。
(2)质量数
近似的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
(3)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如氢原子有    、    和    三种同位素原子。?
(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质子、中子由    构成。?



夸克
2.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科学家
原子结构模型
主要观点
道尔顿
   
  ?
提出近代
原子学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原子构成的
汤姆生
   
  ?
发现原子
内含电子
 正电荷分布在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卢瑟福
   
  ?
α粒子散
射实验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集中几乎全部质量的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玻尔
分层模型
 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轨道上运动
现代
电子云模型
实心球模型
枣糕模型
(西瓜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
(行星绕日模型)
3.元素符号表示的几种含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表示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等的单质。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表示一种原子。
(3)当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H表示    、 
;?
He表示    、     
 、    ;?
2H表示       。?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氦元素
一个氦原子
氦气
两个氢原子
4.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以钙为例)
(2)相关计算:原子序数=   
 =
   
 =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    。?
(3)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
②横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逐渐    ,电子层数    。?
③竖列(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图H1-3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增加
相同
增加

对点练习
1.[2020·杭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A
【解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C18中的“18”表示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含有18个碳原子。
2.[2020·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图H1-4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考点2 原子的构成
图H1-4
C
4.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D
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H1-5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考点3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图H1-5
D
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H1-6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
b
c
d
B.a
b
c
C.b
c
d
D.a
d
图H1-6
C
7.[2019·湘西]湘西“富硒椪柑”“富硒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我州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
(  )
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单质
D.硒分子
考点4 物质由元素组成
B
8.[2019·昆明]氟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D
9.[2020·广东节选]2020年5月,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H1-7所示。
此“最简单”反应中,
表示H原子,
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    种。该反应可表示为H+   ?
H2+    。?
图H1-7
【答案】1 1 HD D
【解析】由原子模型可知,D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H和D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H+HD
H2+D。
10.广西龙江河发生镉(Cd)污染事件,造成柳江上游非饮用水保护河段轻度污染。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  )
A.镉元素 
B.金属镉
C.一个镉原子 
D.一个镉分子
考点5 元素符号
D
11.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6 同位素
D
12.[2020·湖州]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为制造材料。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如图H1-8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
(2)Ti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    。?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
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    。?
考点7 元素周期表
图H1-8
【答案】(1)22 (2)钛单质 (3)TiO2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钛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2)Ti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Ti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钛单质。(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时,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TiO2。
重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1
[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A
【变式1】[2015·杭州]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5
mL酒精和5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
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C
重点二 原子的构成
例2
[2013·杭州]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H1-9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图H1-9
A
【变式2】[2018·杭州]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重点三 元素、同位素
例3
[2020·嘉兴]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H1-10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    。?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
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图H1-10
【答案】(1)3 (2)Li+
【解析】(1)由图甲可知,Li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可得,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3。(2)图乙表示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的过程,其离子符号为Li+。
【变式3】[2019·杭州]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回答:
(1)18O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且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
【答案】
(1)8 10
(2)小于
【解析】(1)18O属于氧元素,因此质子数为8,故中子数为18-8=10。(2)C16O2生成的碳酸钙为CaC16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C16O18O生成的碳酸钙为CaC16O218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2+18=102,故后者生成的碳酸钙质量较大。
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制冷现象的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A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3.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
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D
4.如图H1-11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图H1-11
A
5.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C
6.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A
7.[2016·杭州]图H1-12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是    (填序号)。?
图H1-12
氦(或He)
①②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                 。1897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    。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 
。?
【答案】(1)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电子 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解析】(1)①汤姆生之前,科学家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原子不带电,发现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粒子,则原子可分,内部也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        模型。?
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      不变,      可变。?
【答案】(1)②核式(有核行星)
③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核外电子(或电子)
【解析】(1)②卢瑟福等科学家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有核行星)模型。③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不变,核外电子会变,失去或得到电子。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          。?
【答案】(2)①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
【解析】(2)①并非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
 。?
【答案】(2)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解析】(2)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③根据观点3,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下同),不变的微粒是 
。?
【答案】(2)③H2、O2 H、O 
【解析】(2)③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发生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
【答案】(2)④ABC
【解析】(2)④1个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3)离子的构成: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某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以钴酸锂(LiCoO2)为正极,以碳素材料为负极。在钴酸锂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为    。根据物质组成分类,钴酸锂属于    。?
【答案】(3)+3 盐(化合物)
【解析】(3)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计算出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钴酸锂由3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由锂离子和钴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8.[2020·威海节选]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4)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请你以氖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
 。?
【答案】(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解析】(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9.[2019·绍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图H1-1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图H1-13
【答案】(1)B
【解析】(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9.[2019·绍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图H1-1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2)第3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图H1-13
【答案】(2)金属
【解析】(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9.[2019·绍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图H1-1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图H1-13
【答案】(3)MgCl2
【解析】(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课时训练(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
[限时:30分钟]
基础过关
1.[2019·福建]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HK1-1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图HK1-1
(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20·天津]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2020·潍坊]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2019·威海]
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5.[2019·温州]
联合国把2019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
A.101
B.157
C.258
D.359
6.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7.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
A.2H
B.2H+
C.3H2
D.H
9.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0.[2019·湖州]
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图HK1-2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目前在我国各地监测出的人工放射物质碘-131(碘元素符号:I)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碘-131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
图HK1-3
写出全部反应物的化学式: 
,?写出全部生成物的化学式: 
。?
走进重高
1.[2019·金华]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HK1-4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
图HK1-4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2.[2020·潍坊]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3.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一个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4.已知,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在K2SO4、KCl、KNO3的混合溶液中,K+、S、Cl-的个数比为9∶2∶3,则溶液中K2SO4、KCl、KNO3的“分子”个数比为
(  )
A.4∶3∶2
B.4∶2∶1
C.2∶4∶3
D.2∶3∶2
5.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
A.NH3和CH4
B.CO和N2
C.NO2和CO2
D.OH-和H2
6.有两种微粒,已知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也相等。下列关于这两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B.可能是两种不同离子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7.相同条件下,由1H(含1个质子和1个电子)和2H(含1个质子、1个中子和1个电子)分别构成的两种气体单质,如果质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之比为2∶1
B.体积之比为1∶2
C.密度之比为2∶1
D.原子个数之比为1∶2
8.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HK1-5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图HK1-5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填序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9.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
【参考答案】
课时训练
基础过关
1.A [解析]图示为水在三种不同状态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分析可知①表示水为气态,②表示水为液态,③表示水为固态,水的三态变化就是水分子间间隔的变化,水蒸气中水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最快;冰中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水蒸气变为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B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蔗糖分子未分解;氧气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都能支持燃烧;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使壶盖被顶起。
3.C [解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在其他反应中原子也可以再分;电子带负电,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4.A [解析]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是汤姆生的观点。
5.A 6.D 7.D 8.D 9.C 10.B
11.(1)乙
(2)ABD
12.I2、H2O HI、HIO
走进重高
1.A [解析]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也可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还可先转化成离子,再由离子构成物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该位置应填原子。
2.B [解析]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该粒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失去一个中子后仍不显电性,仍显0价;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4个中子的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元素周期表是按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该粒子没有质子,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3.B 4.D 5.B 6.C 7.A
8.(1)BC
(2)分子种类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合理即可)
9.中子数不同 7∶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