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融合
温故知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灭魏建西晋
西晋:266年司马炎建,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6年匈奴灭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预习教材86—87页淝水之战,思考:
1、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交战双方:
3、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4、战争的经过
5、战争的结果
6、战争的影响
淝水之战的背景:
1、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2、苻坚企图灭掉东晋,统一全国。
淝水之战是前秦向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战争中决定性战役
交战双方
时间、地点
经过
结果
淝水之战
东晋和前秦
383年 淝水
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前秦南下攻打东晋……
目前已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成语:投鞭断流、
分析: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前秦败因
东晋胜因
①军心不齐②指挥不当③骄傲轻敌
①内部团结②战略战术正确③长江天险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交战双方
时间、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淝水之战
东晋和前秦
383年 淝水
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对前秦:
对东晋:
前秦南下攻打东晋……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陷分裂混乱
东晋成功抵御北方威胁,统治稳定,经济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走近北魏:预习教材87页二、三自然段,思考
北魏
民族
建立时间
统一时间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实现了三国以来第三次北方大统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之前我们还学了哪些改革?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苻坚任用王猛改革
请回忆,对一场改革我们至少从哪些方面去把握?
改革的背景
谁改革(改革者)
改革的内容(措施)
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预习教材P87,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匈奴
鲜卑
鲜卑
羌
氐
羯
改革的背景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北 方
少数民族
汉 族
文 化
政治制度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民 族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为什么少数民族要内迁?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汉 族
民 族
生产方式
汉 族
民 族
相对
落后
相对
落后
逐水草
而居
以游牧
为主
先进
比较
完备
定居
以农耕
为主
生产方式
民 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方各族人民民族交融的趋势明显增强;
北魏孝文帝改革
2、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答题)
1、494年,迁都洛阳
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两分钟请看练习册67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迁都洛阳?
导学提纲:预习教材87页最后一段到88页第一段,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河南洛阳出土,为孝文帝的弟弟元羽的墓志。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命元羽在旧都平城,控制、安抚对迁都不满的鲜卑族人。
北魏·元羽墓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答题)
1、494年,迁都洛阳
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2、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措施
有哪些汉化措施?
1、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2、推行汉化的措施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北魏文官俑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穿汉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尉迟
尉
独孤
刘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联汉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答题)
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影响):
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
1、促进了民族交融
2、增强了北魏实力
问题探究
如何评价孝文帝?
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方法:
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请从社会生活(经济上)、政治制度、民族关系、文化交流和民族心理等方面思考。
2、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有哪些?
预习教材88—89页,思考: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各族错居杂处
社会生活(经济)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文化交流
内迁少数民族:过定居生活,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向北方各族学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民族心理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各族错居杂处
社会生活(经济)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文化交流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内迁少数民族:过定居生活,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向北方各族学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民族隔阂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乐器和歌舞受汉族喜爱。
民族心理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减少
2、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有哪些?
答: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有: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文明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小结
淝水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
439年
1、改革内容
494年迁都洛阳
2、改革意义
北方地区
民族交融
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 B.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C.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2.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3.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 B.军队战斗力提高
C.社会矛盾激化 D.北方民族大交融
C
B
基础过关题
D
材料: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请回答:1、鲜卑族为了改变落后状况,统治者采取了哪些重要改革措施?
答:鲜卑族的改革措施有:
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2、请你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