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13 19: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地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热力环流状况,感悟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具备运用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意识和能力。
水平一
水平二
在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能够辨识与热力环流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简单分析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对于给定的大气环流现象,能够简单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解释热力环流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人类活动影响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方式,说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中的大气热力环流特征(区域认知)
根据提示,能够归纳出大气热力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内的大气受热运动特征(区域认知)
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地理工具,设计简单的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地理实践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对热力环流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做出简要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玩篝火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燃烧的灰烬会从火焰中飞上去,向外转一圈就又会飞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火堆与周围空气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经典案例】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漂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学生回答】
加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内空气排出,密度变小,平稳上升。
【教师总结】说明气体受热会膨胀上升。
【生活案例】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
蜡烛和洋葱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洋葱处气流往下运动,所以眼睛不流泪。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核心概念】
等压面——空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
原先的等压面还能保持水平分布吗?
如果不能,尝试着画出此时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A、B、C三处的空气在垂直方向将作何运动?把你的结论画在图上加以解释。
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中,同一水平面的空气将如何运动?将你的结论在图中画出来。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环流
【讨论】——城市布局规划
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该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2)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秒,夏季风速达2.3米/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你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1)小题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
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外。
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外,同时布局在季风的垂直郊外
【讨论】——海陆风
(1)在图中分别画出白天、夜晚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晚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回答】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速度快,白天为热源,夜晚为冷源;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白天为冷源,夜晚为热源。
近地面白天吹海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水汽,增加降水;近地面夜晚吹陆风,从陆地吹来气流干燥,多晴朗。
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存在早晚差异,白天吹湖(河)风,晚上吹陆风。
【讨论】——山谷风
(1)在图中分别画出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为什么多夜雨?
(3)山谷地区如果有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的情况下,污染现象往往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2)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3)谷地地形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堆积在谷地,形成逆温,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地表冷热不均
气流的上升下沉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高低压差异
热力环流
实例
对等压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