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七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江玉奇
授课类型
T同步(质量的测量)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融化与凝固
T同步——融化与凝固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知识梳理
(1)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2)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
的蜡。
(3)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结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如冰变成水。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实验探究】
引出问题:根据上述例子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一是探究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二是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记录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3943985215138000
(图示: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示: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思考】:两种物质得出的结果是不是相同?为什么?
【答案】 结果不同。因为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
【知识点1】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 凝固点 。
6、凝固的条件:⑴温度降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6、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
加热时间
开始加热
达到熔点
熔化完成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温度变化
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不断上升
7、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
加热时间
开始加热
一段时间后
熔化完成
状态
固态
先软化,最后变成液体
液态
温度变化
不断上升
8、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有熔点,
没有熔点,
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9、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
晶体
非晶体
凝固点有无
有
无
状态变化
固液共存
慢慢硬化、最后成固体
温度变化
保持不变
不断下降
热量变化
都需要放出热量
课堂达标检查
课堂达标检查
1.(2020·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一模)我国古代和现代有许多描述物态变化的诗词,其中包含凝华现象的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2020·北京八中期中)下面物质中,具有熔点的是( )
A.冰 B.玻璃
C.石蜡 D.塑料
3.(2020·湖南娄底·期中)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水晶、石蜡
B.冰、沥青、食盐
C.松香、玻璃、蜂蜡
D.海波、铜、水银
4.(2019·天津和平·期中)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5.(2020·江苏无锡·期中)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甲物质在4-6min内可能没有吸热
C.乙物质的沸点可能是60℃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6.(2018·河南郑州外国语中学初二期中)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寒冷的天气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
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液化
C.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凝固
D.冬天枝叶上雾凇的形成—— 升华
7.(2020·北京四中月考)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热机的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B.分子之间可能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的内能比冰大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8.(2020·山东日照·三模)纯铁的熔点是1535℃,则1535℃的铁( )
A.是固态 B.是液态
C.是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2018·湖南初二期中)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些猜想,但较为合理的是
A.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B.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升高了
C.水和酒精混合,混合物的凝固点不会变 D.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的凝固点降低了
10.(2018·湖南初二期中)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很低
D.液化煤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
11.(2020·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12.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13.(2019·广东珠海·期中)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下列选项中与“冰”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北方严冬窗玻璃上的冰花
C.冬日雨后屋檐上出现冰柱
D.干冰自然变小
14.(2018·广东惠州·初二期末)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飘渺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雕渐小
15.(2019·广东佛山·初二期末)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雾凇簇簇
C.露珠晶莹 D.薄雾缥缈
16.(2017·广东深圳·初二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的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早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深圳梧桐山上出现的霜
17.(2018·四川成都·初二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电熨斗冒出白雾
C.露珠逐渐消失
D.树枝上形成“雾凇”
18.(2020·山东二模)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同学“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他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含有的热量也随之增多
B.B、C两点的温度相同,具有的内能也相同
C.该物质液态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D.随着酒精灯中酒精量的减少,酒精的热值也在减小
19.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20.(2019·湖北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自然现象都需要吸热或放热,但其中一个与另三个的吸放热不同,这个现象是( )
A.树挂的形成
B.露珠的形成
C.雪山融水
D.冰花的形成
1-5 C A D D C
6-10 C B D A C
11-15 A B C C B
16-20 A B C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