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1 18:11: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设喻和比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如“你帮不了他的,他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别白费力气了。

比喻是指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比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类比。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3.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父亲叫闰土坐在椅子上。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例如: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例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句中的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
2.同桌相互口译或复述故事。
3.试着完成文后“思考探究”三道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期年(

形貌昳丽(
)窥镜(

朝服衣冠(
)暮寝(

能谤讥于市朝(

3.判断下列句子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5)明日徐公来(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能谤讥于市朝(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5.翻译下列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2)文中三次写进谏的效果,区别是人数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文章最后以怎样的句子作结?揭示了什么道理?
7.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雅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时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人深。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正音节奏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重点提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名词作状语。
④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
⑤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___。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______________。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______________。
⑧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握宾语前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品味赏析
(一)第一段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
3.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题2变式)
明确:相同点:
不同点:
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
5.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
(二)第二段赏析
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明确: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3.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
4.(第1、2段小结)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
(三)第三段赏析
1.下面三句应该怎么读?
①“善”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明确:
2.“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明确:
7.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
齐威王(纳谏者):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PPT)
二、复述课文
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三、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邹忌:
齐威王:
四、写作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精彩的对话。
(1)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为什么问的对象不同,人称也不同?
明确:
(2)为什么三问和三答的语气和神态都不同?
明确:
2.精巧的结构。
(1)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①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②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③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④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
⑤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⑥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
明确:
(2)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哪两个字:
明确:一是“_____”
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二是“______”
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五、进谏艺术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六、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
2.《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
七、情境练习
请任选以下话题设想劝阻。
话题: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八、文言知识归纳(PPT)
九、当堂训练(PPT)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填空。
本文选自《
》或《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________,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其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




者???
⑵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2)写邹忌进谏取得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3)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体现了他的治国之才。
B.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可看出妻子对邹忌的偏爱,反问句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C.选文第二段写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单刀直入规劝齐王除蔽纳谏。
D.文章别具匠心,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同有异,富于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设喻和比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如“你帮不了他的,他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别白费力气了。

比喻是指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比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类比。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3.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父亲叫闰土坐在椅子上。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例如: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例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句中的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
2.同桌相互口译或复述故事。
3.试着完成文后“思考探究”三道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答案:国别
战国策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期年(

形貌昳丽(
)窥镜(

朝服衣冠(
)暮寝(

能谤讥于市朝(

答案:jī

kuī
guān
qǐn
bàng
3.判断下列句子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5)明日徐公来(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能谤讥于市朝(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案:(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长,这里指身高(3)穿戴(4)又(5)次日,第二天(6)偏爱(7)所受的蒙蔽(8)当面指责(9)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10)偶然进谏
5.翻译下列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1)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3)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
(4)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6.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2)文中三次写进谏的效果,区别是人数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文章最后以怎样的句子作结?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1)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蔽,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2)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逐渐被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评论作结,深刻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7.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雅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时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人深。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正音节奏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重点提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闻。
⑤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委婉劝说。
⑧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公开指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三、
品味赏析
(一)第一段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3.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题2变式)
明确: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5.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二)第二段赏析
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明确: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3.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4.(第1、2段小结)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第三段赏析
1.下面三句应该怎么读?
①“善”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明确:①“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2.“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明确: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7.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四、本课小结(PPT)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PPT)
二、复述课文
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三、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邹忌:
(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
(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
(3)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且行动果断、迅速。
四、写作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精彩的对话。
(1)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为什么问的对象不同,人称也不同?
明确: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正规也有点生硬。
(2)为什么三问和三答的语气和神态都不同?
明确: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1)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①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②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③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④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
⑤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⑥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
明确: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思(思美我原因);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2)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哪两个字:
明确:一是“思”
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二是“善”
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五、进谏艺术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六、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七、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情境练习
请任选以下话题设想劝阻。
话题: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九、文言知识归纳(PPT)
十、当堂训练(PPT)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填空。
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其反义词是门可罗雀。
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⑵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答案:(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朝服衣冠??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案:(1)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写邹忌进谏取得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3)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言之有理即可)
(2)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体现了他的治国之才。
B.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可看出妻子对邹忌的偏爱,反问句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C.选文第二段写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单刀直入规劝齐王除蔽纳谏。
D.文章别具匠心,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同有异,富于变化。
【解析】应该是含蓄委婉地规劝齐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