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1 22:36: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1寓言二则《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了解《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的内涵。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了解“知音”的内涵,要结合注释理解相关词句的意思,通过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依然有着初学文言文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丰富和玄妙的涵义有着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想象,感悟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2.通过诵读和想象探究,知道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要懂得珍惜。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 同学们,俞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知音的典范?朗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①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4.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②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
③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乎若流水。
④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⑤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⑥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⑦“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学生补充“欣喜万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板书:知音难觅 知音难求)让我们再以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来感受伯牙与子期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柔情吧!
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同学们,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