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锥体的展开与折叠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 : 数学 
2.课时: 
3.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展开与折叠》内容,是新课标加强的内容(加强认识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展开与折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能够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分类记忆和有序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动手实践,在折展的过程中,体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解决后面的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展开与折叠》这一部分内容,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接触过立方体图形,研究过立方体图形。 
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教师的参与指导,让学生摆弄触摸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立方体等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互补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后进生”的促进。 
 有了前面的基础,从立方体特点引出了展开的概念,让学生再次体会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实际操作获取展开图知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课前准备】 
学具准备:一个圆柱形纸筒,一个圆锥形冰淇淋纸筒,正方体纸盒,小剪刀。 
思 考:人们是如何将平的硬纸板做成漂亮的正方体纸盒的呢?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多面体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 
2 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 
3 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教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教学难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教学过程】 
【自学质疑】自学书本P8-10 
【交流展示】 
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的粗线将该纸盒剪开,请画出它的示意图。 
讨论交流 
1.要将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要剪开多少条棱? 
引导: 
(1)由于正方体共有6个面,展开后必须有5条棱相连,所以需要剪开12-5=7条棱。 
(2)正方体的展开图边缘共有14条棱,所以需要剪开14÷2=7条棱。 
2.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动脑想想,你能展开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画出示意图 
总结: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相间、“Z”端是对面,间二、拐角邻面知。 
【精讲点拨】 
例1、在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纠正反馈】 
1、下列图形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2、下列图形中为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 ) 
 (A) (B) (C) 
【拓展提升】 
(1)沿虚线展开圆柱形纸筒的侧面,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 ; 
(2)沿虚线展开圆锥形冰淇淋纸筒,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 ; 
(3)展开圆柱,得到的表面展开图是 ; 
(4)展开圆锥,得到的表面展开图是 ; 
【迁移应用】 
如图:一只蚂蚁从圆柱上的点A绕圆柱爬到点B, 
你能画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线吗? 
【小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达标检测】 
1.如图,哪一个是棱锥的侧面展开图?( ) 
 A B C 
2.下列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吗?( ) 
 A B C D 
3.下面每个图片都是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4.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棱柱展开图的是(   ) 
5.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 
6.如图,一只蚂蚁从正方体的A点要到距它最远的C′点,怎样爬行使得路线最短? 
【作业与练习】 同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