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空气是一种他们非常熟悉的气体,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为以后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知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教学设计策略 
1、设计理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目的。 
2、教法和学法 
教法: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课题我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习方法知道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具体方法是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文字、进行阅读和了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阅读和观察能力。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生演示实验、生生分组实验)→反思与评价 
 2、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探讨空气成分 
(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 
趣味小实验 
(解释压强原理) 
实 
验 
导 
学 
探 
究 
原 
理 
 
通过实验,引出空气。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否通过身边的现象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渡) 提问:空气是单一成分物质还是多种成分的物质?来引出拉瓦锡的实验。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让学生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拿一套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演示抽取10毫升气体,试管内会出现的现象来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原理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回忆拉瓦锡实验所用到的实验药品液态汞,通过该实验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实验时间比较长,并且汞还有毒来引出本节课应该选择什么药品?并给出药品、仪器供学生选择。 
[实验2-1]所需的仪器 
让学生读实验步骤,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准确说出答案--------空气 
积极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能够正确说出本实验应该用的实验药品。 
? 
?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 
 让学生知道化学是时刻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提问,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学生很难理解,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将难点化为简单,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测定原理。 
通过拉瓦锡实验中用到的药品,以及生成物的状态,让学生知道对药品的选择不能选择生成气体的药品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 
察 
记 
录 
分 
析 
讨 
论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吗??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描述实验现象; 
? 
产生现象的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 
析 
讨 
论 ?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从而得出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进入集气瓶内液体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气体的1/5。 ? 
? 
学生自己回答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分 
组 
实 
验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试管中的红磷要平铺试管,橡胶塞要塞紧。 
 
学生用改进简易装置实验,体验科学家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创建幸福课堂。 
总结 总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习题:通过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小结:让学生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作业:通过在实验中流进集气瓶内液体体积不是1/5,进行原因分析。 
结尾:祝福语送给孩子们。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知道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初步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证————证明空气的存在 
研————研究空气的组成 
测————测出氧气的含量 
六、教学反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在魔趣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动手操作验证空气存在,展开本课题,也完成了一个探索性的内容,新课的引入是成功的,使学生们对新的知识充满渴望。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实验探究问题”“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我没有对进水量是否为1/5进行评论,而请学生分析,为什么物质燃烧结束时会有水进入集气瓶?学生对进水原因进行分析,学生会分析出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少而进水,然后再分析进水量。本部分学生的实验分析得很透,很热烈。学生真正做到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要把分析的内容条理清晰化,知识网络化。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互相质疑达到问题的深入和升华。不足之处,如果再下一次从新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应让学生课前查资料了解相关基础知识以后再进行探究,才会使学生的思想开放,使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更有的放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