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1 22: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并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宏观的现象;
2、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形成的过程;
3、学会常见化学用语的运用;
4、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重点、难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及数字的含义
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的“双基”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微观角度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物质的构成,理解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是化学的重要特点、学习内容。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新课标表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专题对于学生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学习的理论基础,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根据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紧密联系,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本部分内容十分抽象,涉及基本概念多,易混淆,不容易理解及掌握。此外,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化合价、化学式、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感觉,远离生活实际,?尽管学生已经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仍然不能深入理解,教懂、学会、学通仍有很大困难。
教学对象分析
本部分复习将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学习、去理解,从绚丽多彩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中考考题分值分布、知识网络再现、考点分析、题型应对、实战演练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细心程度、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化学版《生僻字》歌曲导入,以轻松愉快心情开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课件展示2016-2018年本地区中考考试设计本部分的考题形势、考点、分值等分析表,直观体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年 份 题号 题 型 考查内容 分值 总分值

2016年 13 选 择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原子和元素 2分
12分
16 填 空 化学用语 4分
18 填 空 原子和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 4分
26 计 算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2分

2017年 5 选 择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分子、原子性质)原子和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 1分
10分
9 填 空
1分
17 填 空
2分
16 填 空 化学用语 4分
26 计算题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2分

2018年 6 选 择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分子、原子性质) 1分
11分
16 填 空 化学用语 4分
17 填 空 原子和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 4分
26 计 算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2分
三、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中考考点,以小组为单位对本部分基础知识复习(编写思维导图),快速回忆本部分知识(师巡视)。
投屏各小组的思维导图,相互补充。(使零散、抽象的知识整体化、具体化、宏观化,便于学生从整体角度认识、掌握,避免遗漏。)
四、考点展示、各个击破
考点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构成
师生共同理清相关知识脉络,绘制思维导图。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充分展现团结协作的力量。师强调易错点,并且通过小游戏方式将易错点系统的归纳于命题中,针对性解决,活跃课堂氛围
考点二:原子与元素
学生实验微视频,科普小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知识,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乏味的知识趣味化。
中考题型实战演练
考点三: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H、Fe为例)、离子符号(O2-为例)、元素化合价(O化合价为例)及化学式含义(H2O为例)学生讲解白板解读
以R为基础,思考哪些位置可以加数字及分析数字含义?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并白板展示
进一步加强化学用语的考查、理解,同时提高学生自由操作、使用白板的能力水平。
针对性练习(总结:符号前面加数字后,只有微观含义)
五、结束语
同学们,微观世界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却是我们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咱们同学能够有所收获,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相关问题,我们下文书再分解。谢谢大家!
板书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物质 元素 宏观:元素有种类
无个数
微观:粒子有种类
分子 原子 离子 有个数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并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宏观的现象;
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形成的过程;
学会常见化学用语的运用;
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中考考点:
考点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
考点二:原子、元素
考点三:化学用语
考点四: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思维导图:
一、根据分子的性质,从微观解释宏观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25m3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铺铁轨时,铁轨间为什么要留有一定缝隙?
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的变化原因?
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混合后,不能再次装满。
尘土飞扬
微观角度区分混合物、纯净物
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二、原子、元素
例3、如图A~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F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
(2)在A~D中,元素的种类有 _________种;
(3)在A~E中,位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 _________(填字母) ;
(4)在A~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5)铈的中子数为 _________ 。
知识点:
三、化学用语??
例4、用化学用语填空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例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以R为基础,思考哪些位置可以加数字及分析数字含义?(素材X,Y,±n,n±,R)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