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解剖”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解剖”原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2 17: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剖”原子
学情
分析
由于分子、原子属于微观世界的粒子,比较抽象。因此应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图片或者视频flash模式播放展示播放一些科普网站的图片及视频。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感性认识。由于有了第1、2节课分子及其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作为铺垫,本节内容比较容易导入,学生容易接受并理解。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学习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
教学
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微观世界学生想不到的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学生
学习
方法
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
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分子一课的内容,再次感受一下“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分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展示电子显微镜下一些物质的原子结构。播放从宏观到微观世界的flash动画,让同学们感受宇宙的尺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原子的内部结构
电子的发现:学生阅读,并多媒体演示英国科学家汤
姆逊发现电子的过程。
通过PPT展示当年汤姆逊发现电子时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说明电子发现的重要意义。科学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及物理在科学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阅读回答:
电子这么小,质量是多少?
电子半径多大?
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原子结构模型: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内容猜想原子的内部结构。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推理、进一步的猜想,让现场同学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微观世界。
汤姆逊的枣糕模型和卢瑟福的核实模型。
3、核实模型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实模型的猜想。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放射现象。并猜想,如果原子结构是汤姆孙的模型,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实模型结构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老师最后应简单介绍一下最前沿的原子模型理论,电子云理论。
4、原子核内的结构
质子,中子。
任何原子中都有质子,大部分原子有中子,少数的可能没有中子,比如氢原子。各种元素中质子数和核子数一般是不同的。
5、夸克的概念
简单提及最新的夸克理论,不作为本节课内容讲解。
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回忆小结。
四、自我评价及作业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
反思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不少老师比较轻视,因为它在中考中占比很小,一般就考察分子动理论知识,2-4分。其实微观粒子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最新的前沿理论都设计到微观粒子研究,涉及到量子力学范畴。虽然中学阶段学的内容很浅,但是太的作用还是有的。本章的学习对物态变化部分的内容理解及化学中化合价及电荷守恒以及以后高中阶段的天体物理的学习都有帮助。而且,本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拓展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种下希望的种子。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小觑本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