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2 15: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滑轮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
教学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会使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二)
过程与方法
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受力分析、功的计算和杠杆知识,为这节课学习滑轮奠定了基础, 循序渐进,层层引出知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接受。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教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课
播放漫画
民主导学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认识滑轮。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板书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出示图片
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说出实验要求: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小组内分工明确
改变拉力方向,多次实验。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尽量避免摩擦
2、教师进一步强调:使用机械,要么省力,要么省距离,要么改变力的方向。农民在晒粮食时,要把地上的粮食运到房顶上。我现在要求站在地面上就能把粮食运到房顶上,应该怎么办?
滑轮组
引导学生分析省力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轮轴和斜面
出示轮轴和斜面的实物与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出轮轴的特点
教师补充强调生活中利用轮轴和斜面的例子。
检测导结
布置练习题
核对答案,纠正错题
观察漫画,叙述故事,并思考漫画中 包含什么科学道理?
认识滑轮
活动一、小组合作,利用实验器材,用不同的方法将钩码提到高处。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列举出生产、生活中见到的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地方。
活动二、小组合作,利用实验器材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展示交流,归纳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上面的提问,设计方案,画出草图。展示交流。
思考:如果要更省力就把粮食运到房顶,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组装滑轮组,寻找解决的方案。展示交流。
观看实物与图片,阅读“科学世界”,认识轮轴,并找出轮轴的特点。
动手制作模拟盘山公路,举一个日常生活中运用斜面的例子。
思考:自行车哪些部位使用了简单机械?
做练习题
自我批阅,分析错误原因
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加深记忆,学以致用。
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
引出滑轮组。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轮轴和斜面的认识。
学以致用,升华知识。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八、教学反思
从教学中看,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很有兴趣的,对其中的秘密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热情。我觉得教材将其编在其中是比较经典的一课。教学中,我认为要关注学生在前面课学习的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研究方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