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内战爆发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内战爆发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1 23: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内战爆发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45年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达重庆,市民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当时民众()
A.
渴望建立和平、民主的国家
B.
期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普遍支持土地改革
D.
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事件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北伐战争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陈毅借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典故,将哪一次战役豪迈地称为“百万军中取上将(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首级”()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对立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
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
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的领导干部们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西北野战军()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
B.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1945-1949年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重庆谈判
C.
淮海战役
D.
解放南京
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将领是()
A.
彭德怀
B.
朱德
C.
刘伯承
D.
陈毅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国民党军队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战争,刚刚消散了战争硝烟的上空又密布着内战的乌云。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前方拥有较多的有利的战略要地,而国民党的军队远在大西南、大西北,形势对其极为不利。为此,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力图占据优势,便戴起“和平”的假面具,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转移人民的视线。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同时团结和教育人民,以其“弥天大勇”之气魄应邀谈判。
材料二?
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蒋为发动内战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还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烽火再燃,何缘由]
材料一?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1)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发展前途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四?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2)材料四中“软的一套手法”“动大手术”“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分别是什么意思?
[胜负各异,形势变]
材料五?
在陕北,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在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3万余人。
(3)材料中出现的战役有什么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战役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三?
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
(1)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哪一方占据优势?
(2)材料二中,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土地改革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3)请指出材料三中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及胜利的意义。
(4)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5年8月,十四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故A正确。
B.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
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土地改革,故排除C。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取得胜利,故排除D。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打着假和平的幌子,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故D正确。
AB.两项所述时期,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故AB错误。
C.本项时期,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故C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③.题中漫画内容为一人(蒋介石)左手举着一张写有“和平方案”的纸,右手则在磨刀,这表明他假装和平,实则暗藏杀机。联系所学知识,抗战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故①②③正确。
④综上所述,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双十协定”的签订,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故题干中“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指的是“双十协定”的签订。故C正确。
ABD.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故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良崮战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整编第七十四师”及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分割包围在孟良崮山区并全部歼灭。这一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正确。
AB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故排除ABC。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著名论断,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A.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依题干时期不符,故排除A。
B.1927~1937年国共对立时期,依题干时期不符,故排除B。
C.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依题干时期不符,故排除C。
D.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解放区军民的信心,为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故选:C。
本题以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题目材料中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论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反映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所以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重庆。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及意义。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需要准确识记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及意义。
9.【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在“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军事思想指导下,毛泽东离开延安,转战陕北。不久,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与西北野战军无直接关联。排除BCD。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图片信息。
【解答】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1946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妄图实行独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解放战争,于1949年,打败了美蒋势力,解放了中国大陆。故C正确。
ABD.三项均不发生在1945年—1949年期间,故排除ABD。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题干“双十协定应运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所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故B正确。
ACD.这三项均与题干中“双十协定”无关,故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A。
13.【答案】(1)利用重庆谈判,麻痹共产党,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第一个“长征”指1934—1936年红军长征;结果: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第二个“长征”指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结果: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1)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为此,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转移人民的视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利用重庆谈判,麻痹共产党,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2)本题考查国民党发动内战,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通过材料关键信息“1947年”“瑞金”等来分析作答。第一个“长征”指1934~1936年红军长征;结果: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第二个“长征”指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结果: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14.【答案】(1)①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②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③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可分别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六大”“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中共七大”“亲美政府”“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等信息分析归纳。依此可以得出: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结合重庆谈判前的背景分析回答。依据所学可知,“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链接课本回答出沙家店、青化砭和孟良崮等战役的意义即可。通过分析归纳,可以得出: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结合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战术、党的正确领导等知识归纳作答。依据以上分析,可以归纳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
15.【答案】(1)对比: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优势: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
(2)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
(3)顺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
【解析】(1)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表信息。据材料“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框表信息“430万人”“130万人”“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共产党明显处于劣势,敌强我弱,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
(2)本题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据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3)本题考查三大战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表信息。据材料“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故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