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3课 别致的小花瓶 冀美版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3课 别致的小花瓶 冀美版 (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13 23: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别致的小花瓶》


远古时期人们用泥土捏制各种器皿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陶鬶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鬶是一种盛水器,造型有点像鸟。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位于东方,他们以鸟为图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鬶这样形状的器物了。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漩涡纹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质彩绘。彩陶纹饰除了一些象形纹样之外,大多数是几何纹饰,最常见的有十余种纹样,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
现代陶瓷花瓶
陶瓷花瓶
陶瓷花瓶
艺术瓶花
插花
瓶口
瓶颈
瓶身
瓶底
按压
缠绕
组合法:
不同排列的泥条组合,做成表面花纹不同的花瓶。
温馨提示:
1.同伴合作用泥条成型的方法捏制小花瓶。
2.花瓶的造型是否别致、装饰是否好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1.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
操作方法
2.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
3.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
4. 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
5.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
6.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
7.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
8.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
9.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刻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即将化为一只美天鹅。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其特点是色彩在高温釉下,永不褪色 。
10.最后就是形成了精美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