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24课
知识要点:
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性质与意义
四、相关讨论与探究
日本的发展
大化改新
走上封建社会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幕府统治
(十二世纪)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1、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2、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3、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倒幕运动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政治的黑暗
经济的发展
民族危机
1、开始时间 1868年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4)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2)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3)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2、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性质与意义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提示: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④日本长期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深,历史文化传统浓厚。
总之: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讨论: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有哪些 ?
讨论:归纳日本善于学习先进及其启示
提示:1、古代史上,日本向中国学习,效法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会道路
2、近代史上,日本向欧美学习,效法西方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益强大。
3、说明了开放则兴,如中国唐朝和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都采取对外开放心态,积极与外界交往,从而走向繁荣;相反,封闭则衰,如中国清朝和拜占庭帝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了落后挨打直至衰亡。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比较
类别 相同点 不同点
背景
性质
作用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留有封建残余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民族危机严重,倒幕派要求推翻幕府统治
农奴制度下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迫使统治者进行改革
日本“脱亚入欧”,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俄国农奴制改革只是延缓了革命,并未消除革命,也未改变沙皇专制制度最终被推翻的命运
练习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B
2、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B
练习
3、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D
4、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B
“精英课堂”P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