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阿伏伽德罗常数(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阿伏伽德罗常数(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10:12: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阿伏伽德罗常数
(解析版)
阿伏伽德罗常数
1.[2020新课标Ⅲ]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
B.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
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
D.1
L
1
mol·L?1
NaCl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该氮气分子中的氮原子全部为14N,则每个N2分子含有(14-7)×2=14个中子,1mol该氮气含有14NA个中子,不是7NA,且构成该氮气的氮原子种类并不确定,错误;B.重水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含质子数相同,错误;C.石墨烯和金刚石均为碳单质,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相当于12g碳原子,即=1mol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目为NA个,正确;D.1molNaCl中含有28NA个电子,但该溶液中除NaCl外,水分子中也含有电子,错误;故答案为C。
2.[2020年7月浙江选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时,阳极应有转化为
C.常温下,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为
D.浓度为的溶液中,阴离子数为
答案:A
解析:A.
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至+2价,则4mol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7)-(+2)]=20mol,即转移电子数为20NA,A正确;
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有: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以及Cu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u-2e-=Cu2+,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NA时,即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Cu失去的电子应小于1mol,阳极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阳极反应的Cu的质量小于0.5mol×64g/mol=32g,B错误;
C.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求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C错误;
D.n(Na2CO3)=0.100mol/L×1L=0.100mol,由于发生水解:+H2O?+OH-、+H2O?H2CO3+OH-,故阴离子物质的量大于0.100mol,阴离子数大于0.100NA,D错误;
答案选A。
3.[2019新课标Ⅱ]
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答案:B
解析:A.的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A,正确;B.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
=0.1NA,错误;C.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正确;D.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13NA,正确;答案选B。
4.[2019新课标Ⅲ]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
B.c(H+)=
c()+2c()+3c()+
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常温下pH=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因此每升溶液中H+数目为0.01NA,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正确;C、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C错误;D、加入NaH2PO4固体,H2PO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错误;答案选B。
6.[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B
解析: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l原子中有13个质子。24
g镁和27
g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所以24g镁含有的质子数为12mol,27g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
mol,错误;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2=mol和×3=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8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正确;C.重水为,其中含有1个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1
mol重水含有10
mol中子。水为,其中没有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1
mol水含有8
mol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错误;D.乙烷(C2H6)分子中有6个C-H键和1个C-C键,所以1
mol乙烷有7mol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4个C-H键和1个C=C,所以1
mol乙烯有6
mol共价键,错误。
7.[2018新课标Ⅱ]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答案:C
解析:A.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C.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答案选C。
8.[2018新课标Ⅰ]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答案:B
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答案选B。
9.[2018海南]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
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B.18
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28
g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
D.1
L
1mol·L?1的NH4Cl溶液中NH4+和Cl?的数目均为1NA
答案:C
解析:A.
金刚石中每一个碳原子有四条共价键,但一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即一个碳原子只分摊2个共价键,所以12
g金刚石中,即1mol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2NA,故不符合题意;B.
D2O的摩尔质量为(2×2+16)g/mol=20g/mol,则18
g的D2O中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9
NA,故不符合题意;C.乙烯和环已烷的最简式都为CH2,故等质量的气体所含原子总数相同,所含原子总数为3
NA=6NA,符合题意;D.
NH4+会发生水解,故数目<1NA,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A
B.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溶液中含H+的数目小于0.001
NA
C.任意条件下,1
mo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6
NA
D.a
mol
的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
答案:B
解析:A.
0.2
mol
H2SO4与镁反应,若生成氢气,转移0.4mol电子,若生成二氧化硫,转移0.4mol电子,因此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大于0.2
NA,正确;B.
25
℃时,1L
pH=3的醋酸溶液中c(H+)
=0.001mol/L,溶液中含H+的数目等于0.001
NA,错误;C.
苯的化学式为C6H6,1
mol苯中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6
NA,正确;D.
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A-N-2,则a
mol
的R2+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正确;故选B。
11.[2017浙江4月选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
B.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
C.0.1
mol
KI与0.1
mol
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A
答案:D
解析:标况下,乙醇为非气体,A错误;B忽略水中的氧原子;C忽略Fe3+与I-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1
mol乙醇或乙烯消耗的氧气都为3
mol,1
mol混合物(任意比例混合)消耗氧气都为3
mol。
12.[2017海南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4NA
B.1
mol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C.1
L
0.1
mol·L?1的乙酸溶液中含H+的数量为0.1NA
D.1
mol
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答案:C
解析: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1
mol乙烯中含有碳氢键的物质的量为4
mol,说法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CO2,甲烷中C的化合价为-4价,CO2中C的化合价为+4价,因此1
mol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8
mol,说法正确;C、乙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因此溶液中H+物质的量小于0.1
mol,说法错误;D、1
mol
CO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6+8)
mol=14
mol,1
mol
N2中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2×7
mol=14
mol,因此1
mol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14
mol,说法正确。
13.[2017新课标Ⅱ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答案:D
解析:A、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H2ONH3·H2O+H+,因此数量小于0.1NA,错误;B、2.4
g
Mg为0.1
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
mol=0.2
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A,错误;C、N2和O2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A,错误;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
mol,分子数为0.2NA,正确。
14.[2017新课标Ⅲ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中,含有0.6N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
PCl5(g),增加2NA个P?Cl键
答案:A
解析:A.B的原子序数为5,即质子数为5,在质量数为11的B原子中含有6个中子,0.1
mol
11B含有0.6NA个中子,A正确;B.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
24
L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CO2分子数目,C错误;D.PCl3与Cl2反应生成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mol,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NA个,D错误。答案选A。
15.[2016年高考海南卷]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答案:D
解析: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
H2和0.01
mol
O2。则可得: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4g,错误;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2个,错误;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0.448L,错误;D.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0.02
molH2。故选D。
16.[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A
解析: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A正确;B、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22.4LCl2中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个,C错误;D、室温下,稀释稀醋酸,虽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增加,但溶液体积的增大起主导作用,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答案选A。
17.[2016年高考四川卷]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C.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A
D.0.1L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答案:B
解析:A、2.4g镁的物质的量为2.4/24=0.1mol,反应中失去0.2mol电子,故错误;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5.6/22.4=0.25mol,含有的氧原子为0.5mol,故正确;C、甲醇的结构为CH3OH,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为0.1mol,含有5molσ键,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错误。
18.[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是CH2,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n(CH2)=m÷M=14g÷14g/mol=1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H)=1mol×2×NA/mol=2NA,正确;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错误;C.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19.[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
A、核素D和H的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则18gD2O和18gH2O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B、亚硫酸为弱酸,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2NA,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氧气的来源于-1价的O元素,所以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电子0.2NA,正确;D、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错误,答案选C。
20.[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D.235g核互U发生裂变反应:U+nSr+U+10n,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A.60g丙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所以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A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B错误;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氧化钠或过氧化钠,23g钠的物质的量是23g÷23g/mol=1mol。钠不论是转化为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均失去1个电子,所以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C正确;D.235g核素U的物质的量=235g÷235g/mol=1mol,根据发生的裂变反应U+nSr+U+10n可知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9NA,D错误,答案选C。
21.[2015四川理综化学]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A
D.5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A
解析:A、H218O与D2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0,且所含有中子数均为10个,A正确;B、4.4g乙醛为0.1mol,每个乙醛分子6个σ键,应为0.6NA,B错误;C、应为0.25
NA,C错误;D、浓盐酸反应变稀且具有挥发性,实际反应的盐酸小于0.6mol,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错误。选A。
22.[2015广东理综化学]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23g
Na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为1mol,生成H2为0.5mol,个数为0.5nA个,A错;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不是SO3,B错;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目是nA个,由于N2和H2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个数为2nA个,C错;Fe3O4看成Fe2O3·FeO,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D对。
23.[2015海南化学]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B、D
解析:A、1mol普通水中含有的中子数是8mol,1mol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是10mol,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相等,错误;B、乙烯、丙烯都属于烯烃,通式符合CnH2n,最简式是CH2,若二者的质量相等,含最简式的个数相等,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也相等,正确;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NO分子数相同,但是由于每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不相等,错误;D、由于Cl2的氧化性很强,与变价金属Fe反应时产生的是FeCl3,与Al发生反应产生Al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正确。
24.[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10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答案:B
解析:A、根据甲苯的结构简式判断1mol甲苯含有8NA个C-H键,错误;B、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18g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18gH2O含有10mol即10NA个质子,正确;C、标准状况下氨水不是气体,所以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D、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可使反应继续进行,但56g即1molFe与足量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铁离子,转移电子3mol,所以应生成1.5mol的二氧化硫即1.5NA个SO2分子,错误,答案选B。
25.[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答案:A
解析:A、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原子形成的单质,则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正确;B、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则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不正确;C、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则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一定不是0.5NA不正确;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部分降低到-2价,因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则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不正确。
26.[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7题]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
答案:D
解析: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题要注意常见的几种陷阱。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应该为3NA(Fe2+、I-均被氧化),错误;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SO42-所带电荷数应该为2NA,错误;1
mol
Na20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应该为3NA,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故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正确。
27.[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5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答案:D
解析:A、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因此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2
NA=0.27NA,A不正确;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10-13,水电离出1个氢离子,必然电离出1个OH-离子,所以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10-13NA,B不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氧气在反应中得到4个电子,则1mol氧气得到4mol电子,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C不正确;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mol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因此生成28g
N2即1mol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4=3.75mol,其的电子数目为3.75NA,D正确,答案选D。
28.[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答案:C
解析:ClO-会水解,所以ClO-数目少于NA个,错误。苯的结构不含碳碳双键,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键,错误。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5
mol,则混合气体的原子数为0.5×2=1mol,即NA个。
NO2与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每消耗3molNO2,则转移电子为2mol,所以6.72LN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0.2NA
,错误。
29.[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8题]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12C18O分子中含有原子总数为2,含有质子总数为6+8=14(个)含有的中子数为(12-6)+(18-8)=16(个),CO的摩尔质量为30g/mol;一个N2分子中含有原子总数为2,含有质子总数为2×7=14(个),含有的中子数为2(14-7)=14(个),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据阿伏加的罗定律的推论知: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两气体密度不等,A错。原子数相等时,其中子数分别为16和14,B错。,体积相等则物质的量相同,两者质子数、电子数也相等,C正确。,质量相等,因摩尔质量不等,则物质的量不等,所以质子数不等,D错。
30.[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第9题]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
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NaAlO2水溶液中不仅有NaAlO2,还有H2O,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A错误;根据石墨的分子结构可知,每个六元环真正含2个碳原子,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B正确;25℃时,没有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C错误;1
mol的羟基所含电子数为9
NA,
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
NA,D错误。
物质的量浓度
1.(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
除去Cl2中的HCl
蒸馏用冷凝管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错误;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正确;C.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接水口下口进上口出,球形冷凝管一般作反应装置,错误;D.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错误。
2.(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答案:D
解析: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错误;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错误;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正确;故选D。
3.(2020·北京高考真题)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答案:D
解析:A.图示为配制一定量浓度溶液的转移操作,图示操作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B.浓硫酸和铜在加入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通入到品红溶液中,若品红褪色,则证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试管口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团吸收二氧化硫,图示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由于乙醇易挥发,制得的乙烯中含有乙醇蒸汽,先通过水,使乙醇溶于水,在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证明反应中产生乙烯,能达到实验目的;D.乙醇和水任意比互溶,分液操作无法分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选D。
4.(2017·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B
解析:A.50
mL酸式滴定管的50.00
mL刻度下方没有刻度,但仍有盐酸,所以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放入锥形瓶中盐酸的体积大于20.00
mL,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清洗试管中附着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正确;C.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湿润(湿润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否则测定的pH会偏小,错误;D.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错误。故答案选B。
5.(2010·海南高考真题)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a)/V
mol·L-1
B.(2b-a)/V
mol·L-1
C.2(2b-a)/V
mol·L-1
D.2(b-a)/V
mol·L-1
答案:C
解析: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那么Mg2+就有mol,硫酸镁也就是
mol。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那么硫酸根离子有bmol。所以硫酸钾有b-mol,钾离子就有2(b-)mol=2b-amol。浓度就是mol/L,即
mol·L-1,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2009·全国高考真题)将15
mL
2
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
2Mn+~~~~~~~nCO32-
2
n
0.04L×0.5mol/L
0.015L×2mol/L
解得n=3
故选B。
7.(2010·湖南高考真题)把500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则
Ba2++SO42-═BaSO4↓
?1????
1
amol???amol
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
Ag++Cl-═AgCl↓
1???
?1
bmol
?bmol
由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则原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为=10amol/L,
氯离子的浓度为=10bmol/L,
根据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10amol/L×2+x×1=10bmol/L×1,解得x=10(b-2a)mol/L,
答案选D。
8.(2011·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答案:B
解析:A、因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分子,错误;B、因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其电子总数为8×6.02×1023,正确;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L溶液,而不是溶于1L的水中,错误;D、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58.5g熔融的NaCl,1molNaCl生成0.5mol氯气,能产生0.5mol×22.4L/mol=11.2L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22.4L氯气,错误;故选B。
10.[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答案:B
解析: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其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错误;N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项正确;1
L水的体积不等于1
L溶液,项错误;电解58.5
g熔融氯化钠时,只能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的氯气,错误。
11.(2017·浙江高考真题)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50
mL
0.100
0
mol·L-1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1)B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3)AC
解析:(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则需要A、C、D、E,不需要B;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选;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浓度偏大,不选;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选;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容量瓶内附着的溶质使n偏大,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高,不选;故答案为AC。
12.(2017·天津高考真题)[2017天津]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0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mL,测得c(I?)=_________________
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2)避免AgNO3见光分解(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Fe3+的水解)(4)否(或不能)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5)10.00
0.0600
(6)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7)偏高偏高
解析: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避免AgNO3见光分解。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Fe3+的水解)。
(4)b和c两步操作不可以颠倒,理由是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舍弃与其它数据不平行的10.24,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20.00mL,n(AgNO3)=
25.00
mL×0.1000
mol·L?1=0.00250mol,n(NH4SCN)=
20.00
mL×0.1000
mol·L?1=0.00200mol,n(I-)=
n(AgNO3)-n(NH4SCN)=0.00050mol,所以c(I-)=0.00050mol/25.00mL=0.02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①AgNO3标准溶液浓度变小,使得标准溶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高。②终读数变小,标准液液数值变小,则测定结果偏低。
13.(2014·上海高考真题)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SO3)、硫代硫酸(H2S2O3)等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完成下列计算:
(1)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2)若以浓硫酸吸水后生成的H2SO4·H2O计算,2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能吸收_____g水
(3)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
3FeS2+8O2=Fe3O4+6SO2
4FeS2+11
O2=2Fe2O3+8SO2
若48mol
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2934.4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4)用硫化氢制取硫酸,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硫酸的方法。
硫化氢体积分数为0.84的混合气体(H2S、H2O、N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若空气过量77%,计算产物气体中SO2体积分数________(水是气体)。(已知空气组成:N2体积分数0.79、O2体积分数0.21)
答案:(1)1.25
(2)40
(3)2:9
(4)0.075
解析:
(1)445g焦硫酸的物质的量==2.5mol,其中硫酸和三氧化硫均是2.5mol,2.5mol三氧化硫又产生2.5mol硫酸,则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是5.0mol,浓度是=1.25mol/L;
(2)2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中硫酸的质量是250g×98%=245g,其中溶剂水是5g,硫酸的物质的量是=2.5mol,可以结合水的物质的量是2.5mol,质量是2.5mol×18g/mol=45g,因此还可以吸收水的质量是45g-5g=40g;
(3)设Fe3O4的物质的量是amol,Fe2O3的物质的量是bmol;反应中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31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3a+2b=48、8a+5.5b=131,解得a=4、b=18,则n
(Fe3O4):n(Fe2O3)=2:9;
(4)设混合气为1体积,根据氯化氢完全燃烧的方程式2H2S+3O2=
2SO2+2H2O
可知,0.84体积硫化氢完全燃烧生成0.84体积二氧化硫和0.84体积水,消耗1.26体积氧气。反应中空气过量77%,因此所需空气为×1.77=10.62,则二氧化硫体积分数==0.075。
14.(2017·上海高考真题)(2017·上海卷)10.7g
氯化铵和足量的氢氧化钙混合后充分加热,再将所生成的气体完全溶于水后得
50
mL
溶液,计算:
(1)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___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
答案:(1)4.48
L
(2)4
mol
/
L
解析:
10.7g氯化铵的物质的量为:n===0.2mol,根据方程式计算: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mol??????????????
??????
?2mol
0.2mol??????????????????
?
n
n==0.2mol。
(1)标准状况下的氨气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0.05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c===4mol/L,故答案为4mol/L。
15.(2017·上海高考真题)6克冰醋酸完全溶于水配成500毫升溶液,用此醋酸溶液滴定20毫升某一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共消耗这种醋酸溶液30毫升。求:
(1)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
(2)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0.2mol
/
L
(2)0.3mol
/
L
解析:(1)6克冰醋酸的物质的量==0.1mol,完全溶于水配成500毫升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2
mol/L,故答案为:0.2mol
/
L;
(2)用此醋酸溶液滴定20毫升某一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共消耗这种醋酸溶液30毫升,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03L×0.2mol
/
L=0.006mo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0.3mol/L,故答案为:0.3mol
/
L。
16.(2017·上海高考真题)有3克镁铝合金完全溶于盐酸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0毫升,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可得沉淀质量_________克。
答案:8.1克
解析:3g镁铝合金完全溶于足量盐酸,生成氢气3360m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得到的氯化镁、氯化铝中的氯离子共为0.15mol×2=0.3mol,镁离子、铝离子全部转变成沉淀时,相当于氯离子全部被OH-代替,所以析出的沉淀中OH-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得到的沉淀质量为3g+0.3mol×17g/mol=8.1g,故答案为:8.1g。
17.(2015·江苏高考真题)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
(1)质量为17.40
g纯净MnO2最多能氧化____L(标准状况)SO2。
(2)已知: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
(3)下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结晶温度范围为____。
(4)准确称取0.171
0
g
MnSO4·H2O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H3PO4和NH4NO3溶液,加热使Mn2+全部氧化成Mn3+,用c(Fe2+)=0.050
0
mol·L-1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消耗Fe2+溶液20.00
mL。计算MnSO4·H2O样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_____。
答案:(1)4.48
(2)5.0(3)高于60℃(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
n(Mn3+)×1=n(Fe2+)×1=20.00×10-3L×0.050
0
mol·L-1=1.00×10-3mol,根据锰元素守恒,m(MnSO4·H2O)=1.00×10-3mol×169
g·mol-1=0.169g,样品的纯度是×100%≈98.8%
解析:
(1)根据反应方程式,n(SO2)=n(MnO2)=
mol=0.2mol,因此V(SO2)=0.2×22.4L=4.48L;
(2)制备MnSO4,再根据信息,pH小于7.1,氢氧化铝完全变成沉淀时的pH:Ksp[Al(OH)3]=1×10-33=c(Al3+)×c3(OH-),c(Al3+)=1×10-6mol·L-1,得出:c(OH-)=1×10-9mol·L-1,c(H+)=Kw/c(OH-)=10-5,pH=5,同理计算出Fe(OH)3完全变成沉淀时,pH约为3.5,故范围是:5.0(3)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根据图上信息,高于60℃以后MnSO4·H2O的溶解度减小,而MgSO4·6H2O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控制结晶温度范围是高于60℃,这样可以得到纯净的MnSO4·H2O;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n(Mn3+)×1=n(Fe2+)×1=20.00×10-3×0.0500mol=1.00×10-3mol,根据Mn元素守恒,m(MnSO4·H2O)=1.00×10-3×169g=0.169g,纯度是:×100%=98.8%。
18.(2007·上海高考真题)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_____________。
答案:(1)10.7%
(2)0.25
(3)3︰2
解析:
(1)根据可知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7%;
(2)氢气与氯气反应,用NaOH吸收气体,所得的溶液中含有NaClO,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时,氯气有剩余,用氢氧化钠吸收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NaClO,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NaOH)=n(NaCl)+n(NaClO)=0.1L×3mol/L=0.3mol,故溶液中n(NaCl)=0.3mol-0.05mol=0.25mol,溶液中n(Cl-)=n(NaCl)=0.25mol;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Cl与NaOH反应生成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0.05mol×2=0.2mol,故n(HCl)=0.2mol,n(H2)=0.10mol,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故2n(Cl2)=n(NaOH)=0.3mol,所以n(Cl2)=0.15mol,因此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0.15mol:0.10mol=3:2。
19.(2017·浙江高考真题)分别称取2.39g(NH4)2SO4和NH4Cl固体混合物两份。
(1)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混合物中n[(NH4)2SO4]:n(NH4Cl)为___________。
(2)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Cl-)=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1)1:2
(2)0.1mol/L
解析:
(1)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物质的量是2.33g÷233g/mol=0.0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硫酸铵的质量是0.01mol×132g/mol=1.32g,则氯化铵的质量是2.39g-1.32g=1.07g,物质的量是1.07g÷53.5g/mol=0.02mol,因此混合物中n[(NH4)2SO4]:n(NH4Cl)为1:2;
(2)每一份中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是0.01mol、0.02mol,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钡是0.02mol,因此溶液体积是200mL,则溶液中c(Cl-)=0.02mol÷0.2L=0.1mol/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阿伏伽德罗常数
(原卷版)
阿伏伽德罗常数
1.[2020新课标Ⅲ]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
B.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
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
D.1
L
1
mol·L?1
NaCl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
2.[2020年7月浙江选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时,阳极应有转化为
C.常温下,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为
D.浓度为的溶液中,阴离子数为
3.[2019新课标Ⅱ]
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4.[2019新课标Ⅲ]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
B.c(H+)=
c()+2c()+3c()+
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6.[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7.[2018新课标Ⅱ]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8.[2018新课标Ⅰ]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9.[2018海南]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
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B.18
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28
g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
D.1
L
1mol·L?1的NH4Cl溶液中NH4+和Cl?的数目均为1NA
10.[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A
B.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溶液中含H+的数目小于0.001
NA
C.任意条件下,1
mo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6
NA
D.a
mol
的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
11.[2017浙江4月选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
B.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
C.0.1
mol
KI与0.1
mol
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A
12.[2017海南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4NA
B.1
mol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C.1
L
0.1
mol·L?1的乙酸溶液中含H+的数量为0.1NA
D.1
mol
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13.[2017新课标Ⅱ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14.[2017新课标Ⅲ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中,含有0.6N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
PCl5(g),增加2NA个P?Cl键
15.[2016年高考海南卷]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16.[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17.[2016年高考四川卷]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C.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A
D.0.1L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18.[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19.[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20.[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D.235g核互U发生裂变反应:U+nSr+U+10n,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A
21.[2015四川理综化学]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A
D.5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22.[2015广东理综化学]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23.[2015海南化学]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24.[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10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25.[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26.[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7题]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
27.[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5题]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28.[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29.[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8题]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30.[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第9题]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
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物质的量浓度
1.(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
除去Cl2中的HCl
蒸馏用冷凝管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A
B
C
D
2.(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3.(2020·北京高考真题)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4.(2017·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5.(2010·海南高考真题)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a)/V
mol·L-1
B.(2b-a)/V
mol·L-1
C.2(2b-a)/V
mol·L-1
D.2(b-a)/V
mol·L-1
6.(2009·全国高考真题)将15
mL
2
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7.(2010·湖南高考真题)把500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B.
C.
D.
8.(2011·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10.[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11.(2017·浙江高考真题)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50
mL
0.100
0
mol·L-1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12.(2017·天津高考真题)[2017天津]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0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mL,测得c(I?)=_________________
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上海高考真题)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SO3)、硫代硫酸(H2S2O3)等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完成下列计算:
(1)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2)若以浓硫酸吸水后生成的H2SO4·H2O计算,2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能吸收_____g水
(3)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
3FeS2+8O2=Fe3O4+6SO2
4FeS2+11
O2=2Fe2O3+8SO2
若48mol
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2934.4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4)用硫化氢制取硫酸,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硫酸的方法。
硫化氢体积分数为0.84的混合气体(H2S、H2O、N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若空气过量77%,计算产物气体中SO2体积分数________(水是气体)。(已知空气组成:N2体积分数0.79、O2体积分数0.21)
14.(2017·上海高考真题)(2017·上海卷)10.7g
氯化铵和足量的氢氧化钙混合后充分加热,再将所生成的气体完全溶于水后得
50
mL
溶液,计算:
(1)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___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
15.(2017·上海高考真题)6克冰醋酸完全溶于水配成500毫升溶液,用此醋酸溶液滴定20毫升某一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共消耗这种醋酸溶液30毫升。求:
(1)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
(2)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
16.(2017·上海高考真题)有3克镁铝合金完全溶于盐酸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0毫升,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可得沉淀质量_________克。
17.(2015·江苏高考真题)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
(1)质量为17.40
g纯净MnO2最多能氧化____L(标准状况)SO2。
(2)已知: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
(3)下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结晶温度范围为____。
(4)准确称取0.171
0
g
MnSO4·H2O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H3PO4和NH4NO3溶液,加热使Mn2+全部氧化成Mn3+,用c(Fe2+)=0.050
0
mol·L-1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消耗Fe2+溶液20.00
mL。计算MnSO4·H2O样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_____。
18.(2007·上海高考真题)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_____________。
19.(2017·浙江高考真题)分别称取2.39g(NH4)2SO4和NH4Cl固体混合物两份。
(1)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混合物中n[(NH4)2SO4]:n(NH4Cl)为___________。
(2)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Cl-)=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