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4*《月迹》
教学目标
理解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散文这一体裁文体把握、理解还是不够的,引导学生从记叙文学习经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概括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两条主线,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具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寻找月亮的“美”迁移到理解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还是较难以接受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迁移法:从“寻月”的故事情节上,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同文本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1.传统中秋节,赏月引出课题。
(1)说一说中秋节习俗;
(2)背一背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月迹”就是月亮的踪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视觉上引起学习课文的兴趣,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词“倏、袅袅、嫉妒、掬、淙、面面相觑”,边读边想:
(1)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2)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3)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有着怎样不同的心理感受?
要求: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归纳: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亮的足迹。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盼望一失望一羡慕嫉妒 一 越发觉得奇了一 都觉得满足了
[设计意图] :五年级学生对散文这一体裁文体把握、理解还是不够的,引导学生从记叙文学习经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概括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两条主线,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读悟体会
1.范读,赏析“杯中月”的部分。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这些词让 “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新奇,惹人怜爱。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的影子喝进肚里,好像月亮喝进了肚里,多么美好的感觉,多么丰富的想象,说明每个孩子心里都想拥有月亮。
2.生自由品读,体会月之美。
生自主选出“寻月亮”部分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要求:自由读,做批注,交流)
(1)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2)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3.朗读归纳指导: 叠词的运用令语言充满童趣,符合儿童的口吻,读来琅琅上口,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诗情画意。
“果然有了月亮,款款的,悄没声几地溜进来。“款款的”读慢些,读出满满的月儿缓缓移动的优美形象;“溜” 读轻些,读出月儿身姿轻盈的感觉。
4.多种形式诵读。
(1)女姓读 “院中月”;
(2)男生读“水中月”;
(3) 全班读“眼中月”。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充满童趣的文本,唤醒学生情感体验,合作交流,相互评价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语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美好,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最后达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拓展升华
1.“月亮是个什么呢?" (勾画出孩子们各自的观点)
弟弟说:“月亮是我所要的。”
妹妹说:“月亮是个好。”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吗?"
2.小组讨论, 联想体验。
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月亮无处不在,美好无处不在。
3.齐读孩子们在沙滩上谈论月亮的这一部分 ,读出对美好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联想体验,将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结合在一起, 理解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小结
五、作业布置
1.镜中月是可爱、优雅的,院中月展现了月色的朦胧美,杯中月是新奇、惹人怜爱的。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处月亮,背一背;
2.仿写你看到的月亮,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利用作业, 学以致用,渗透写作手法于习作,诵读语感运用于生活。
六、板书设计:
24* 月迹
寻月亮:镜中月一院中月一杯中月一水中月一眼中月
月亮到处都有一美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月亮,在体会月之美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美"中悟到“月亮到处都有,美无处不在”的效果,鼓励孩子们善于寻找和发现美,寻找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