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10 18: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桐乡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化学(理)试题卷
命题:唐鸿飞 审题:秦鸿
考生注意:1.考试范围:《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一至专题四
2.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福尔马林、白酒、醋 B.丙三醇、氯仿、乙醇钠
  C.苯、汽油、无水酒精 D.甘油、冰醋酸、煤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AgNO3溶液、乙醇溶液、苯酚溶液、烧碱溶液、KSCN溶液,该试剂是( )
A.溴水 B.盐酸 C.石蕊试液 D.氯化铁溶液
3. 下列四种烃的名称所表示的物质,命名正确的是( )
A . 2-甲基-2-丁炔 B . 2-乙基丙烷
C . 3-甲基-2-丁烯 D . 2-甲基-2-丁烯
4.下列五种烷烃:①2—甲基丁烷 ②2,2一二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丙烷 ⑤丁烷,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④⑤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5.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乙烷 B.甲醛 C.甲苯 D.四氯化碳
6.已知丁基共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下列各组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苯 ; 丙烯 B.聚乙烯 ; 苯酚 C.乙醛 ; 1,3-丁二烯 D.甲苯 ; 乙烯
8.能够鉴定溴乙烷中存在溴元素的实验操作是( ) A.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9.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 溴苯(溴):加入稀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D.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10. 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 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 ⑤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 ⑧加入硫酸与NaBr共热,合理的步骤是( )
A.④⑤③ 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 D.⑧②⑤③
11.关于有机化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用C8H18萃取溴水中的溴,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热的苯酚浓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溶液变浑浊,此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甘油与水。
12. 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物质的量的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一恒定值的是( )
A.C3H6和C3H8 B.C2H6和C2H4O2   C.C5H10和C6H6  D.C2H6和C3H8
13. 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间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C4H10和C20H42 B.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C.C4H8和C3H6 D.一溴乙烷和1,2—二溴乙烷
14.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15.关于乙醇在不同的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③断裂C.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时,键②断裂D.与浓硫酸共热至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共热至170℃时,键②、⑤断裂
16.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17.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 )
A.2—甲基—1—丁醇 B.2,2—二甲基—1—丁醇
C.2—甲基—2—丁醇 D.2,3—二甲基—2—丁醇
1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水解 ⑤酯化 ⑥中和 ⑦氧化 ⑧加聚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19.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相同的原子(团)表现不同的性质。
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基环己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铁作催化剂
D.苯酚可以与NaOH反应,而乙醇不能与NaOH反应
20.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 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21. 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B .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C .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2. 32克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1.2L H2(标况下),该醇是( )
A.CH3OH    B.C2H5OH  C.C3H7OH  D.C4H9OH
2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
C.由CH2=CH—COOCH3 合成的聚合物为
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 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
三、非选择题(共54分)
24.(10分)(1)用系统命名法给 (CH3CH2)2C(CH3)2命名 ;
(2)1,3-丁二烯的键线式 ;(3)羟基的电子式是 ;(4) CH2=CH—CHO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25.(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丙醛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2)用甲苯制TNT的反应
(3)1-溴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4)甲酸和2-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
26.(9分)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B的名称 ;
(2).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
(3).长导管的下口为什么不插入锥形瓶的液面下
(4).反应完后,向烧瓶中加NaOH 溶液的作用是:
(5).冷凝水的进水口是(填m或n) ,
27.(6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有机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吸收峰也不同,根据吸收峰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CH2—C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吸收峰有两个,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只有一个吸收峰的是 。
A.CH3CH3 B. CH3COOH
C. CH3COOCH3 D. CH3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 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2所示,
则A的结构简式为: ,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个吸收峰。
28.(15分)由C、H、O元素组成的具有果香味的液体A,可发生下图所示的转化: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 B ,C , D , G
(2)在C—→E的反应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注明下列反应的类型:C→E:______反应,E→F:_____反应,E→G:_____反应。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D: 。
A→B,C 。
29.(6分)经分析,某芳香族化合物A含有C、H、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8%、7.4%、14.8%,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1)通过计算,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如果该有机物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试写出A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桐乡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化学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27. (每空2分,共6分)(1) A、D (2) BrCH2CH2Br , 2
28. (共15分)
(1)每空1分A CH3COOC2H5 B CH3COOH C C2H5OH D CH3CHO G [CH2—CH2]n
(2) 3分 催化剂,吸水剂
(3) 每空1分 消去, 加成, 加聚
(4) 每空2分 C→D 2CH3CH2OH + O2 2CH3CHO+2H2O
A→B,C CH3COOC2H5+H2OCH3COOH + C2H5OH
29.(每空2分,共6分)
分子式C7H8O 可能的结构简式 —CH2OH, —OCH3
OH
OH

—CH—CH2COOH

Cu/A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