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二章 光 透镜成像与光的色散 B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二章 光 透镜成像与光的色散 B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2 17: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二章

透镜成像与光的色散
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的镜头都是透镜
B.
光通过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
C.
光通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
D.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2.
在暗室的红灯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
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B.
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C.
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D.
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3.
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眼睛能看到的像就是实像
B.
凸透镜成的像就是实像
C.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就是实像
D.
与物体一样大的像就是实像
5.
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图中的
?
A.
B.
C.
D.
6.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出现的现象。若凸透镜的焦距为
,则根据图示,下列关于物距
和像距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
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你用此透镜来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
大于
厘米
B.
小于
厘米
C.
大于
厘米
D.

厘米和
厘米之间
8.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把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焦点
厘米处,则一定能成
?
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
9.
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倒立缩小的
B.
倒立放大的
C.
正立放大的
D.
倒立等大的
10.
学生需要用一块焦距为
厘米到
厘米之间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
厘米,更换透镜


,调节光屏,结果

镜分别能成一个倒立缩小与放大的像,
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是
?
A.
凸透镜
B.
凸透镜
C.
凸透镜
D.
三者都可以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40分)
11.
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
?作用;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
?作用;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
?作用。
12.
当一束太阳光穿过棱镜时,在棱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带,这种现象叫
?。光带的最上面是
?色光,最下面是
?色光。
世纪
?首先发现了这种现象。
13.
电视机的屏幕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
?、
?、
?小色点,它们的亮度比例不同,就形成了各种颜色,我们将它们称为光的
?。
14.
凹透镜所成的是
?、
?的
?像。
15.
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
倍焦距靠近时,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像比物体
?。
16.
盛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
?镜,图中显示的人脸是
?像。在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和照衣镜中,具有发散作用的是
?镜。
17.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厘米处时,如图(b)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18.
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则像一定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9.
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以
,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
厘米,则此眼镜的度数为
?度。
20.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
厘米,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厘米。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27分)
21.
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和()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或()或()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和()和()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22.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

?。
(3)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
(4)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
(5)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
?和
?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23.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发现:发光物体通过不同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为了研究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不同高度的发光物体

分别放在焦距为

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
和像距
,测出像的高度
,记录数据如表
、表
和表
所示。

(发光物体
,凸透镜的焦距为


(发光物体
,凸透镜的焦距为


(发光物体
,凸透镜的焦距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发光物体的高度
?(填“有关”或“无关”)。
(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
和表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24.
在图中,请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D
3.
A
4.
C
5.
A
6.
D
7.
B
8.
B
9.
A
10.
B
第二部分
11.
折射;反射;直线传播
12.
光的色散;红;紫;牛顿
13.
红;绿;蓝;三原色
14.
正立;缩小;虚
15.
变大;变小;小
16.
凸透;实;近视眼
17.
;不能
18.
倒立;放大;投影仪;右;缩小
19.
凹透镜;凸透镜;
20.
放大;倒立;改变光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第三部分
21.
(1)
当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2)
当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22.
(1)
焦距
??????(2)
光具座;光屏
??????(3)
同一高度
??????(4)
光屏上的像,直到最清晰
??????(5)
倍焦距;
倍焦距
23.
(1)


(或





);无关
??????(2)


(或



);当发光物体成实像、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同时
????????????②
当发光物体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小,像的高度越小
第四部分
24.

第7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