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二章
光
透镜成像与光的色散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
电视机画面五彩缤纷
C.
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D.
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2.
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
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平面镜
D.
以上都是
3.
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组成,这三种色光是
?
A.
红、黄、绿
B.
红、黄、蓝
C.
红、绿、蓝
D.
黄、白、蓝
4.
能使点光源射出的光线成为平行光线的光学器件是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上述三种光学器件都可以
5.
只有红光照明的密闭室中放一件蓝衣服,衣服将显示
?
A.
红色
B.
蓝色
C.
黑色
D.
白色
6.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
厘米处,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倒立的实像
B.
放大、正立的实像
C.
放大、倒立的实像
D.
放大、正立的虚像
7.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只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
幻灯机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8.
使用幻灯机放映时,幻灯片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9.
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
A.
像距变大,像变大
B.
像距不变,像变大
C.
像距变小,像变小
D.
像距变大,像变小
10.
在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在透镜中间贴一不透光的小纸片,剩下上、下两部分透光,则原来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的中间部分消失
B.
将成两个实像
C.
原来的整个像依然存在
D.
所成的像比原来暗些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40分)
11.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填字母),它对光有
?作用,属于凹透镜的是
?。
12.
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产生
?(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观察该图,可以发现三棱镜对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13.
复色光是由
?合成的,白光是
?光。
14.
蓝玻璃能透过的主要色光是
?,黄布能反射的主要色光是
?。
15.
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
?、
?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
?、
?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
?、
?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
?、
?的虚像。
16.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
?的
?像。
1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
厘米时,调整光屏,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
?、
?的
?像。
18.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
倍焦距,如果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个光屏,并适当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以从光屏上观察到
?、
?像,
?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三、实验题(共4小题;共28分)
19.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所示。
(1)观察图()或()可知:
?。
(2)比较图()和()可知:
?。
20.
小李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正确安装好实验器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在不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当把凸透镜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他是把凸透镜向
?(填“左”或“右”)移动到该位置的,新出现的像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
2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后,要调整凸透镜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调整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时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范围是
?,当蜡烛由
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拢时,光屏应向
?方向移动,才能在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是越来越
?。
(3)下表记录的是某透镜三次实验的成像情况。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上表可推断该透镜的焦距应大于
?厘米,而小于
?厘米。
22.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
为
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
、表
中的物距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
、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表
表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或
或
数据中物距
、像距
与焦距
、
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物距
、像距
与焦距
、
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
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
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
大于
倍焦距。
(3)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
与表
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①
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
或表
基础上再做当物距
为
?厘米时的成像情况。
②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见表
),请完成表
中空格处的填写。
四、作图题(共2小题;共14分)
23.
在图中,根据图中已给出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24.
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A
3.
C
4.
B
5.
C
6.
A
7.
C
8.
A
9.
A
10.
D
第二部分
11.
B、D;会聚;A、C
12.
色散;折射;紫
13.
单色光;复色
14.
蓝色光;黄色光
15.
缩小;倒立;倒立;等大;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16.
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17.
能;缩小;倒立;实
18.
缩小倒立的;实;照相
第三部分
19.
(1)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物体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2)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20.
左;放大;实
21.
(1)
光屏;烛焰;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2)
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远离凸透镜;大
??????(3)
;
22.
(1)
当物距
大于凸透镜的
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像距
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
倍焦距
??????(2)
或
或
??????(3)
①
????????????②
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焦距/厘米
第四部分
23.
略
24.
略
第6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