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二章
2.3透镜成像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
1.
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眼睛能看见的像都是实像
B.
不能在光屏上清晰呈现的像是实像
C.
能在光屏上清晰呈现的像是实像
D.
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2.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前
厘米处,可以得到的像是
?
A.
放大的虚像
B.
放大的实像
C.
缩小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3.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若将烛焰从距凸透镜
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
厘米处,那么像的大小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再变小
4.
当烛焰离凸透镜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测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厘米
B.
厘米
C.
厘米
D.
厘米
5.
如图所示,小梅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物距u=30厘米,像距
厘米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厘米
B.
厘米
C.
厘米
厘米
D.
无法确定
6.
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图中的
?
A.
B.
C.
D.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只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
变成了小虫的像
B.
像的中间没有了
C.
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
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8.
如图所示,凸透镜到蚂蚁的距离为
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厘米
B.
厘米
C.
厘米
D.
厘米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2分)
9.
?到
?的距离叫做物距,用符号
?表示;
?到
?的距离叫做像距,用符号
?表示。
三、实验题(共4小题;共40分)
10.
填写出下面实验报告中空缺的部分: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
实验目的:
?。
实验器材:凸透镜,
?,蜡烛,
?。
实验过程:
实验前应首先观察(测量)并记下凸透镜的
?;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摆放
?
?
?;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三者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中固定好
?,当调整好蜡烛的位置后,要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直到
?为止。此时从光具座上读出
?和
?的值,然后分别跟凸透镜的
?、
?相比较,并观察相应的
?,记录在表格中;
()多次调整
?的位置,重复第()步中的探究步骤,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1.
填写出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2.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
、
、
、
和
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
点移到
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的大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部分实验。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厘米,物高
厘米)
表二(
厘米,物高
厘米)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与
与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
随物距
的变化情况及成像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
(5)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8分)
14.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示意图。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3.
A
4.
C
【解析】因为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
,则
。
故选C。
5.
C
6.
A
7.
C
8.
A
第二部分
9.
物体;凸透镜;;像;凸透镜;
第三部分
1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具座;光屏;焦距;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光屏;像的清晰程度;像最清晰;物距;像距;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成像情况;蜡烛
11.
12.
(1)
??????(2)
??????(3)
??????(4)
变大;变大
13.
(1)
与
与
??????(2)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3)
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小(大),像高也变小(大)
??????(4)
发光物体髙度一定,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则像高越大
??????(5)
没有探究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规律,而且也没有换用不同高度的物体和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多次实验以验证结论的普遍性
第四部分
14.
图略
第6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