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叙事要详略得当 教案(附习作剖析及中考真题和模拟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叙事要详略得当 教案(附习作剖析及中考真题和模拟演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2 18:2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叙事要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
O1.了解写作中详略安排的意义,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人记事的方法。
O2.养成在写作中要关注材料的详略的习惯,并能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写作中。
激趣导入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一座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并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他的学生将雕像反复地看了又看,最后,目光渐渐地都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们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主要部分,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次要部分那双手突出了,人们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习作剖析
读《轻轻掩门》,说说画线句子详略处理是否恰当。
轻轻掩门
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天都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 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敵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一锁洞咬住了锁舌。
爸爸关门很轻很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
有一天,爸爸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还是发出了声响。
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还有的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留在一个备受惊吓的脑海中。
相比之下,爸爸掩门的声音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这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有一天晚上,我的作业很多,一直做到很晚才做完。想到又可以看到老师赞赏的眼光,我就长舒了一口口气。收拾完书包,伸了一个懒腰,我想去喝杯茶。在路过爸爸房间时,发现爸爸已经睡着了,但房门还没有关。我走进去,轻轻地为他盖好被子,关好门。我暗自庆幸没有惊醒父亲枕着的梦。
把脉推敲
不合理,文章表现的是父爱,第一处画线句子写的是父亲关门,所以应该详写,而最后一段与主题无关的事件应该略写或者删去。
课文回眸
阅读下面两篇课文,思考文中的详略安排及其作用。
1.《阿长与山海经》
略写了:
详写了:
目的是:
2.《老王》全文写了 件事,详写的是:
第 件事中,更能突出老王的 。
课外美文
阅读下面这篇美文,欣赏材料的详略安排。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说:“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横的把人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象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在鲁迅先生家里作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ー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含英咀华】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将鲁迅一味抬高,仿佛他的言一行都饱含深意,这样一来,鲁迅人格的丰富性就被削弱和破坏了。其实,鲁迅的许多个人行为、家事、脾气、趣味,甚至他的弱点和缺点,都是可信、可亲、可爱的。
作者抓取了日常生活里看似琐碎的细节,详写他评论女人穿衣,略写他的走路姿势、严肃的眼神、嘱咐许先生让我坐小汽车回去等,凸现出了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鲁迅,笔法从容平淡,看似平静,却流动着深沉的感情。
中考佳作
阅读下面这篇中考优秀作文,欣赏其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捡拾幸福
一考生
细雨丝丝地下着,风打着卷儿,一溜烟儿吹在玻璃上,我的心中不免泛起些许凉意卷子发下来了,我按捺住忐忑的心,慢慢翻开,像像着“判决书”一样。“千万,千万……我暗暗地想。
完了,75分!
回到家,我气恼地把卷子狠狠揉成一团,塞进书包里,趴在书桌上小声抽泣。
伤心时,父亲走进了书房,小心问道:“怎么了?今天脚步这么重,考试了?”“嗯,75分。”我不耐烦地答道。父亲拿起书包,想找出我的卷子,却被我一把夺回。带着烦躁和哀伤,我吼道:“看什么看?你都虹来电就五看不懂!”父亲愣住,不自觉地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态,然后叹息着悄悄地走了。的确,不知何时开始,父亲已经看不懂我初中的题目,每每看到到我因为做不出题时感到无助而自己又帮不上忙时,比我还着急。
我顿时对父亲充满歉意。自责中,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到了从前,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橘红色的灯光下,书桌前是两个身影。一个有着胖胖的身躯,手上下比划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旁边,时不时插上几句,有时频频点头,充满了温馨。如今我好像把它弄丢了。
我又拿出卷子,心里不再有焦躁,把它轻轻抚平,静下心来看每一道错题。
这时,父亲又进来了,端着一杯牛奶奶,他抚摸摸着我的头说:“趁趁热喝了啊,改正完早点睡。”我抬起头,他的眼眸里水光一片,透过几弯红红的血丝,沉沉地溢出一点衰老和妥协。父亲刚才是哭过了吧?
我拿起卷子,向父亲请教一道并不是特别难的题目。父亲受宠若惊,怯怯地接过卷子。眉头紧皱了一会儿后终于舒展开来,他如获至宝般笑了,“来,我会!”于是,他又像从前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父亲老多了,也瘦多了,头上开始长出银丝般的白发,深深的皱纹也顺着脸颊爬了上来,而他那双眼睛,却仍是那样炯炯有神。
“听懂了吗,孩子?”我猛地回过神来,点点头。
“还有这题,你怎么错得这么不小心,应该父亲又细细看了我的卷子,耐心地指出我的不足。他的声音在静谧的秋夜中晕开了。
讲解一直到了深夜才结東,父亲又端起牛奶递给我“快喝了吧。”我低过头接下。
哦,父亲,你可知道我低下头,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眶中溢满的泪水?
风儿阵阵,凉意依旧。而父亲的爱温暖了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路,更将激励我穿过生命中所有的严寒!在这个明了又暗了的月色下,我重新捡拾回我的幸福。
【含英咀华】
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用环境描写烘托心情,此处略写。然后,交代事情的发展,为下文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做铺垫,使情感的变化显得自然。此处为略徽详写。接着,对父亲的神态、动作、外貌、语言的进行详细描写,刻画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我”对父爱的理解等,体现了中中心:“我如何捡拾幸福。”最后,用略写结尾点题、点明中心并照应开头。
方法小结
略写详写就像是文章的绿叶红花,相互映衬。我们在选择和处理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运用。
选择材料依中心,无关主题舍割爱。
次要部分概括说,重点部分详细说。
疏密有致巧安排,淡妆浓墨总相宜。
模拟演练
请同学们]以“温暖,就是这么简单”为题,想一想如何运用详略方法组织素材,突出题目的中心。请先补充好题目,再写出一个有详有略、中心突出的作文提纲。
【参考提纲】
题目: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中心:母亲的一个怀抱带给自己的温暖
开头:时间过去好久了,现在的我依旧可以感觉到那份温存,常常也因为那个怀抱而把不住情感的闸门。
事件起因:胆小的我住在离学校五里地的哥哥家,晚自习后风大、夜黑。
事件发展:走进熟悉的小道,我已毛骨悚然(略)。
事件高潮:妈妈在黑夜中等我回家,给予了一个温暖的怀抱(详)。
事件结局:满眼浸满泪水,这份温暖永存心间(略)。
结尾:挽着妈妈回到家里,桌子上摆着还冒着热气的饺子,心中不由得又一阵酸楚,说不
出,但暖暖的。
【我的提纲】
题目:
中心:
开头: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高潮:
事件结局:
结尾:
佳作赏析
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一考生
时间过去好久了,现在的我依旧可以感觉到那份温存,常常也因为那个怀抱而把不住情感的闸门。
晚自习的铃声终于响起了,走出教学楼,寒风扌扑面而来,已是初冬,便颇有了几分寒意。那一年我是一个走读生,寄住在离学校近三里地的哥哥家。每天晚自习后,我都不敢怠慢,常常一路上小跑,因为仅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与生性胆小的我我相伴,今天当然也不例外。风大、夜黑更是不断催促我我。
又要转人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道了,每天走到这里,我的感官能力似乎就会提升好几倍,也总有似有似无的声音传人耳朵,总有似真似幻的影像飘人眼睛,心跳不由得加快,呼吸也在加速,好像拐角处有坏人藏着,如果……我该怎么办,每到这里电影里那些让我毛骨悚然的画面便被闪现到脑子里……
果不其然,一个黑影在远处出现了,飘飘忽忽,天呐怎么办?我停下了脚步,足足站了不知几分钟,可那个影像居然也一直矗立在风中,似乎还向我移动了点……怎么,这个影像如此熟悉,胆怯中听到了几声呼叫:“敏,是敏吗?”啊?!原来是妈妈,我心中带着“把我吓坏了”的怨气,本能地冲向妈妈,我和妈妈不相见已经三个多月了……
妈妈伸开双臂将我紧紧抱住,长大后妈妈第一次这样的抱我,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妈妈的怀抱好神奇,把恐惧、寒冷全溶解了。趴在妈妈的肩头不知多少时间,眼睛里却已悄然浸满了泪花,好在是在晚上,妈妈没有看到。此刻,母爱熔铸在了这个怀抱里,带给我的这份温暖也永久地刻在了心中,让我常常在泪水中回味。
挽着妈妈回到家里,桌子上摆着还冒着热气的饺子,心中不由得又一阵酸楚,说不出,但暖暖的。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一个拥抱让我至今感到温暖,并与结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以小见大,选取了一次晚自习放学后,自己赶夜路回家,心中充满了恐惧,不曾想到妈妈早已在路口等待,母女俩有了一个长情的怀抱,并带给了我无法忘怀的温暖;行文中做到了详略得当,略写交代了故事背景,详细地渲染了自己与母亲拥抱前后的心理活动,言语中流露着真情实感,其实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一考生
温暖是什么?任何理性的形容都对它无可奈何。但有一事,却让我深切感知到温暖的简单和真实。
那日我与父亲去攀登尖峰山,少有闲暇的我们对这座山知之不及皮毛,便只得凭直觉攀登。遇到荆棘从爸爸就当我的开路先锋,掰开荆棘让我穿过;碰到陡峭处,爸爸又做我的坚强后卫,保证我上爬时的安全。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艰苦攀登,尖峰山顶已近在咫尺。胜利在望,我感到浑身突然充满了力量,脚步变得特别轻松,把爸爸甩后了好一段路。
就在我想向胜利发起最后冲刺的时候,几块巨大的岩石横挡在我眼前。这些岩石最小的也有我一个半人高,更可恶的是岩石的两边就是悬崖峭壁。要么攀岩而过,要么打道回府,绝没有第三种选择。
我问爸爸:“怎么办?”
爸爸环顾四周,说:“边上没看到别的路,既然别人都能上去,我们也应该试试”。
抱着“只要肯攀登”的信念,我们来到最低的一块巨石。
爸爸对我说:“天天,我在下面托你,到上面你自已爬上去,好吗?”爸爸一边慢慢将我举起,一边不停地叫我小心,不要急。我拼命地把身子向前向上伸,手拼命地抓住任何可以抓的东西,双脚脚四下乱摆,几次踩空都幸好有爸爸及时用力地扶住。
终于,我爬上了岩石。放眼眺望,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豪迈感油然而生。我愉悦地叫喊:爸爸,快上来……”
然而,等爸爸出现在我眼前,我大吃一惊。和登山前那个精神抖擻,穿着整齐的运动服的爸爸相比,这简直就像一个漂泊在外、饱经风霜的游子:脸上挂满了挥之不去的汗水与泥渍,还有明显的被擦伤的痕迹;白色的衣服纵横交错着黄土凝成的脚印…我忙问爸爸这些是怎么回事,爸爸笑了笑,打趣道:“还不都是你瞎折腾的时保踩的。”
我惊呆了。我压根没想到刚才短短几分钟的攀爬过程中,爸爸为我付出和承受了那么多。当我的脚无情地踩在爸爸的头上、脸上、身上,爸爸却没有丝毫的躲避,全神贯注于我的安全。转瞬间,这个刚才让我觉得像小丑一样滑稽的爸爸变得无比的可亲、可爱、可敬,一股温馨而美好的心绪在缓缓升腾。
这段平凡的记忆,充满了那回味无穷的温暖,它使我豁然开朗:温暖本不需处心积虑,它只是对尊重的目睹,对关怀的留意,对付出的珍视与感触。温暖无需精辟而独到的定义,它就是那么纯真而简单。
名师点评
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详略处理得当,详写了后半段即将到达山顶的攀爬过程,尤其抓住了爸爸帮助自己到达峰顶,可是我等爸爸也到达山顶后,才发现爸爸为自己的付出,从而一股温暖在心间升腾。小作者顺势点题,温暖就是对关怀的留意,对付出的珍视,是如此的简单。
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一考生
爸爸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我可一点光都没沾上。每天上学,我都要步行二十分钟,即使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来不接送我。为此我求过他多次,可爸爸却总是冷冷地说:“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说得我哑哑口无言。
可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对爸爸的看法,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爸爸开车带我去天津姥姥家。车刚上京津高速不久,就见前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被浓采烟包围了。“不好,车着火了。”话音未落,爸爸加快了车速,转眼间,就停在了那辆汽车后面约50米的地方。他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冲到车尾,取出灭火器,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起火的汽车旁边,举起已打开的灭火器投人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此时,他平时那慢吞吞的劲儿点都不见了。可能是火太大了,不一会儿,爸爸的灭火器就用完了,可火势仍在继续着,急得车主围着汽车直跺脚。见此情景,爸爸又转身跑到路中央,挥手截车。一辆车停下了,又一辆车停下了,大约过了十五六分钟火终于被扑灭了。这时,爸爸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了,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看到爸爸的那一刻的表情,我心里变得暖暖的!
事后,那位车主还给爸爸的单位写了一封表扬信。妈妈说:“你爸这回可风光了。”爸爸却说:“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那说话潇酒的劲儿,犹如阳春三月的春风,吹得人暖暖的。
我们有时候难免会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寒意,但只要细心体会,就能发现温暖遍布人间,有的时候温暖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