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三 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三 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2 14: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三 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知识点一: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多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2.概况: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游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3.影响: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知识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1.老子:春秋后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3.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知识点四:秦长城
1.修建: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2.规模: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知识点五: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时候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医学
(1)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3.史学:历史巨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4.宗教
(1)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是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知识点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
1.农学: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数学
(1)曹魏刘徽的“割圆术”。
(2)南北朝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领域:制定《大明历》。
3.书法: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有锺繇和胡昭;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
4.绘画: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雕刻:北朝时,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群。
1.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B.创制了文字小篆
C.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成都平原 B.中原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汉平原
4.以下“百家争鸣”的内容反映出(  )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主张
仁爱、礼治
顺应自然
互爱互利、节俭
以法治国
A.战国时期出现思想繁荣的局面
B.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
C.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并发展
D.秦国采纳法家思想完成了统一
5.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儒学能居于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的灭亡证明法家思想不适合封建统治
B.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利于巩固大一统
D.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6.“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应是(  )
A.蔡伦 B.华佗
C.张骞 D.张仲景
7.《三国志》中记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祖冲之
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凸起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9.“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是《齐民要术·种谷》中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这部农书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10.(2020新材料题)2020年3月14日,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国际数学日”。这个节日的昵称是“π日(Pi Day)”——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也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数学家是(  )
A.顾恺之 B.锺繇
C.刘徽 D.祖冲之
11.祭孔,是中华民族为了纪念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某校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史料实证——名家解读]
材料一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唯物史观——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联系实际——生活之窗]
(5)有些学校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借鉴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改善不良风气,使同学们自觉地保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12.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七年级(1)班的同学举行了“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他们的研究和学习,一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文字起源]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他们的文字”中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什么文字?
[思想光辉]
材料二 孔子……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任何一个思想家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国史概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构建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是哪一思想学派?
[科技领先]
材料三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造纸工艺得到改进。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简说四大发明》
(3)材料三中,对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造纸术是谁改进的?
[文化弘扬]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专题复习三 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1.A  2.A  3.A  4.A  5.B 
6.A  7.B  8.A  9.A  10.D
11.(1)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国。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因材施教。
(4)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儒家):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相互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12.(1)甲骨文。
(2)儒家学派。
(3)蔡伦。
(4)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