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复习课件(共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复习课件(共4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2 22: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期中复习课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单元标题很重要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输入的危害 P3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威胁政府财政。摧残人们的体质。
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840年
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
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上海
福州
宁波
广州
厦门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输入的危害 P3
影响:
二、鸦片战争 1840年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P8
直接原因:
英国
法国
根本原因: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P8
二、灾难
1、签订条约
1、签订条约
《天津条约》
1858年 英法俄美
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
内容:
①增开天津为商埠;
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P8
二、灾难
1、签订条约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割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瑷珲条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P8
二、灾难
三、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
1851年金田起义
三、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四、定都
天京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
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五、全盛
六、由盛转衰
北伐西征
七、重整朝纲
天京事变
八、失败
颁布《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 中国的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单元标题很重要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目的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二、代表人物
三、口号:“自强”“求富”
四、内容:
第4课 洋务运动
四、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2、创办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3、兴办新式学堂
4、筹办新式海陆军
4、筹办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洋务运动时期
评价洋务运动
1、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位: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时间:
1894年
二、经过: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旅顺大屠杀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时间:
1894年
二、经过:
三、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马关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时间:
1894年
二、经过:
三、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
四、影响: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掀起中国的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
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
公车上书
三、宣传活动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第6课 戊戌变法
四、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别
新法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变法内容及影响
第6课 戊戌变法
四、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五、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一、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目的:镇压义和团
过程:廊坊大捷、天津保卫战
结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单元标题很重要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成立兴中会
檀香山
二、成立中国同盟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机关报:
《民报》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列举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二、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三、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民国纪年和公历的换算
民国n年=1912+n-1
1936年是民国哪一年?
1936-1912+1=?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前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袁世凯进行独裁统治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宋案”
二次革命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国内:解散过会、废除临时约法
国外:“二十一条”
失败原因: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三、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四、军阀割据(1916—1928)
军阀割据,四分五裂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