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2 17: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堂检测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政治上,曹操把(
)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
)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200年,曹操和(
)在(
)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其主力。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20余万曹军与约5万孙刘联军在(
)对峙,周瑜采纳黄盖的火攻战术打败曹军。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
)。
吴国: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对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地区的开发。
选择题(每小题2.5,共计45分)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如果参观右面遗址,能够了解到下列哪一史实(

炎黄曾大战于此
曹操在此击败孙刘联军
袁绍被曹操打败
大将蒙恬在此大败匈奴起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曹操可算是英雄之一,曹操为统一全国曾与孙刘联军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
周瑜一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图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右面《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7.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否
8.
28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南沙群岛
D.西沙群岛
9.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毛泽东所说的“弱者”一方指的是(

A.刘备
B.曹操
C.袁绍
D.孙权
10.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1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泥水之战
D.桂陵之战
12.“二龙争战决雄雄,口口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口口处应填(
)A.赤壁
B.官渡
C.提水
D.巨鹿
13.在三国属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C.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14.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是在哪一战争之后(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深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6.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22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

A.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B.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
D.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17.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被之战--刘备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③官渡之战--袁绍
④赤壁之战--孙权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材料分析题(共计35分,每小题5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曾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对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5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年轻时,结交了名士桥玄。桥玄称他是“安天下的奇才”。另一名士许劭却非常瞧不起曹操,称他是“清平之奸藏,乱世之英雄”。
材料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在这里是指成都)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材料三:见右侧示意图



据整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有么把东汉末年称为“乱世”(3分)?作为“乱世之英雄”的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成就霸业(2分)?
材料二中的“蜀相”是指谁(2.5分)?他辅佐谁取得了三分天下的伟业(2.5分)?
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人们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位人物的评价是不同的。结合他们的贡献,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们(5分)?
分析材料三中的示意图,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5分)?从东汉统一到这种关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1.5分)?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填空题
汉献帝,屯田
袁绍,官渡
官渡之战
赤壁,三国鼎立
兴修水利
卫温
西南
选择题
1A
2C
3B
4C
5A
6A
7A
8A
9B
10B
11B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阅读题
1.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统一全国。没有实现。
2.
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措施: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实行屯田。
诸葛亮。刘备。
他们都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鼎立。进步。因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为将来再次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