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语句与顺序结构
教科书
书名:
《信息技术》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6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
2.
进一步理解赋值语句的用法。
3.
进一步理解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
4.
应用恰当的语句编写顺序结构的计算机程序,增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如果编写一个简单程序模拟倒计时器,应该如何设计算法呢?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任务1-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顺序结构
任务1-2:修改倒计时器小程序,实现先红色3秒倒计时再绿色3秒倒计时的变化。
【学习任务二】
任务2-1:
有两个一样的杯子,分别装了水和白酒,现在要将两杯中的液体互换,用水杯装白酒,用酒杯装水,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请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尝试编程解决这一问题。
任务2-2:
练习1:判断以下赋值语句写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D=6+9
(2)F+3=E+6
(3)Z=X
Y
(4)C$=goodnight
练习2: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
A=30
A=A+10
A=50
print(A)
【学习任务三】
任务3-1:
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而美、英等国家使用华氏温度。对于去美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来说,需要将当地发布的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以符合自己的理解习惯;同样,来中国旅行的美国游客亦如此。
请你想一想,能否利用计算机辅助旅行者进行温度转换?
请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尝试编程解决这一问题。
任务3-2:
根据键盘输入的身高和体重值,编写程序计算体重指数BMI。(BMI=w/h/h,w为体重kg,h为身高m。)
推荐的学习资源
顺序结构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1%BA%E5%BA%8F%E7%BB%93%E6%9E%84/9845234?fr=aladdin(共50张PPT)
语句与顺序结构(第十课时)
交通信号灯是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交通倒计时器在显示当前信号的同时,还显示该信号剩余时间长度。
体验探索: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倒计时
体验探索: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倒计时
初始化倒计时器
显示“3”
持续1s
持续1s
显示“2”
开始
结束
持续1s
显示“1”
一般来说,程序是由语句组成的,执行程序就是按特定的次序执行程序中的语句。
程序语句包括:
赋值语句、控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等。
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包括: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程序语句
在编写程序时,经常需要引入其他模块。这些模块补充了许多功能强大的函数。在使用import语句将函数所在模块导入后,就能使用其中的函数。
import语句
import
turtle
import
time
import
math
import
os
如果改变语句的顺序,程序会发生什么变化?
想一想
如果改变语句的顺序,程序会发生什么变化?
想一想
程序的执行顺序随之变化。
顺序结构指程序的执行按语句的排列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执行,直至结束。
顺序结构
思考:顺序结构有什么特点?
S1
Sn
…
顺序结构流程图
按照自上至下的排列顺序逐条执行。
有且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按部就班”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任何事情都遵循着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思想进行。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结构。
你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顺序结构的事例吗?
生活中的顺序结构
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建造房屋
第一步:
设计工程
第二步:
基础工程
第三步:
结构工程
第四步:
装修工程
请尝试修改倒计时器程序,实现先红色3秒倒计时再绿色3秒倒计时的变化。
思考:如果将倒计时的时间延长至5秒,如何通过程序实现?
练习体验
练习体验-参考答案
初始化红绿灯
红色倒计时3秒
绿色倒计时3秒
开始
结束
顺序结构
有两个一样的杯子,分别装了水和白酒,现在要将两杯中的液体互换,用水杯装白酒,用酒杯装水,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实践探索:水酒交换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方案
编程调试
解决问题
实践探索:水酒交换问题
①找一个空杯子C;
②将A杯中液体倒入C杯中;
③将B杯中液体倒入A杯中;
④将C杯中液体倒入B杯中;
⑤完成交换。
A
B
C
实践探索: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思考一:左侧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什么?
思考二:实现交换变量的值了吗?
为什么?
实践探索: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思考一:左侧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什么?
思考二:实现交换变量的值了吗?
为什么?
程序语句顺序执行
赋值语句:新值替代旧值
实践探索: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引入新杯子C
A杯倒入C杯
B杯倒入A杯
C杯倒入B杯
开始
结束
A=10,B=20
C=A
A=B
B=C
开始
结束
输出A,B
实践探索: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赋值语句:新值替代旧值
Python语言中的变量是在首次赋值时创建的。赋值语句是最基本的程序语句,其格式为:
其作用是: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例如:a=35、light=turtle.Turtle()等都是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变量名
=
表达式
需要注意的是,
(1)Python语言中的变量必须在使用前被赋值,不能使用未被赋值的变量。
(2)赋值语句不是代数等式,赋值号与等号形同而意不同。
赋值语句
(3)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a=X是错误的。
(4)把字符串赋给变量时,该字符串必须用引号括起来;如:language
=
"Python语言"。
(5)在使用过程中变量能够被重新赋值。给同一个变量重复赋值时,新值代替旧值。
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Python特殊用法
赋值语句
练习1:判断以下赋值语句写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D=6+9
(2)F+3=E+6
(3)Z=X
Y
(4)C$=goodnight
练习2: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
A=30
A=A+10
A=50
print(A)
是
50
否
是
否
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而美、英等国家使用华氏温度。
对于去美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来说,需要将当地发布的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以符合自己的理解习惯;同样,来中国旅行的美国游客亦如此。
请你想一想,能否利用计算机辅助旅行者进行温度转换?
实践探索:温度转换
分析问题
如果用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那么把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的公式为:
根据这个公式,应该如何设计算法呢?
设计算法
①输入华氏温度f=90
②利用公式计算摄氏温度
③输出摄氏温度c
输入华氏温度f
c=(f-32)/1.8
开始
结束
输出摄氏温度c
顺序结构
编程调试
f=90
c=(f-32)/1.8
开始
结束
输出c
如果是输入任意华氏温度并计算摄氏温度,应该如何修改呢?
Python语言主要用函数input()实现数据输入。
函数input()主要用来接收键盘的键入,返回值为字符串型数据。
通常,在输入时可以给出提示信息,例如:
输入函数input()
f=input("请输入华氏温度:")
编程调试
输入f
c=(f-32)/1.8
开始
结束
输出c
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并得到结果?
在程序设计中,可以通过强制类型转换操作,把某个数据从一种数据类型转换成另一种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转换
数据类型转换函数
功能说明
float(x)
将x转换为一个浮点型数据
int(x)
将x转换为一个整型数据
str(x)
将x转换为字符串型数据
编程调试
输入f
c=(f-32)/1.8
开始
结束
输出c
如何让程序具有更友好的交互性?
f=int(f)
Python语言主要用函数print()实现数据输出。
函数print()主要用于在屏幕上输出一个或多个输出项的值,多个输出项中间用逗号隔开,例如:
输出函数print()
print(c)
print(f,'转换为摄氏温度是:',c)
编程调试-参考答案
函数print()会自动在行末加上回车。
如果不需回车,只需在函数print
()的结尾添加一个逗号
,
并设置分隔符参数
end,就可以改变它的行为。
输出函数print()
print(f,end='\n
')
以换行符结尾,换行
print(f)
换行
print('华氏温度:',end='
')
以空格结尾,不换行
编程调试
程序通常包括:
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和输出结果三部分。
Input:程序输入,是程序的开始。
Process:程序对输入进行处理,产生输出结果。
Output:程序输出,展示运算结果。
程序设计的IPO模式
根据键盘输入的身高和体重值,编写程序计算体重指数BMI。(BMI=w/h/h,w为体重kg,h为身高m。)
练一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方案
编程调试
解决问题
练一练-参考答案
输入w,h
BMI=w/h/h
输出BMI
开始
结束
小结
顺序结构与语句
顺序结构
程序语句
按照自上至下的排列顺序逐条执行。
导入模块语句:import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语句
1.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2倍,若十位上的数为3,编程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2.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用户输入任意一个三位数,运行程序将其逆序输出。例如:用户输入“123”,程序输出“321”。
课后练习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1
课题
语句与顺序结构
教科书
书名:
《信息技术》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6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
2.
进一步理解赋值语句的用法。
3.
进一步理解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
4.
应用恰当的语句编写顺序结构的计算机程序,增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特点、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
教学难点:运用顺序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分钟
情境引入
以计算机模拟倒计时的情境导入,引出程序语句
交通信号灯是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交通倒计时器在显示当前信号的同时,还显示该信号剩余时间长度。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来模拟倒计时器。
一般来说,程序是由语句组成的,执行程序就是按特定的次序执行程序中的语句。程序语句包括赋值语句、控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等。其中,控制语句通过对程序流程的控制,决定了程序执行的路径,也决定了程序的结构。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导入模块语句
在编写程序时,经常需要引入其他模块。这些模块补充了许多功能强大的函数。在使用import语句将函数所在模块导入后,就能使用其中的函数。
6分钟
知识讲授
结合程序实例,讲解顺序结构
结合倒计时小程序,提出问题:如果改变语句的顺序,程序会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将显示数字3和数字2的语句交换顺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调整程序语句顺序,演示执行结果,得出结论:如果改变语句的顺序,程序的执行顺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得出结论:顺序结构指程序的执行按语句的排列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执行,直至结束。
思考生活中的顺序结构
成语“按部就班”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
在顺序结构中,任何事情都遵循着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思想进行,直到整件事情做完为止。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顺序结构。
例如修建房屋的顺序,即设计工程-基础工程(地基)-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搭建)-装修工程(外立面、内饰)。这些步骤必须按部就班,顺序执行,是生活中典型的顺序结构。
练习体验,修改调试交通信号灯小程序
尝试修改倒计时器程序,实现先红色3秒倒计时再绿色3秒倒计时的变化。
思考:如果将倒计时的时间延长至5秒,如何通过程序实现?
5分钟
实践探究一
实践探究:利用顺序结构及语句解决水酒互换问题
有两个一样的杯子,分别装了水和白酒,现在要将两杯中的液体互换,用水杯装白酒,用酒杯装水,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通过错误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结合赋值语句的特点(新值替代旧值)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强化顺序结构的特点。同时结合水酒交换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出在简单的顺序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解决一些貌似复杂的实际问题。
结合程序,深入理解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的格式:变量名
=
表达式
赋值语句的作用: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说明赋值语句的注意事项:①变量必须在使用前被赋值。
②赋值号与等号形同而意不同。
③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
④把字符串赋给变量时,该字符串必须用引号括起来。
⑤变量每次只能存一个数据,但可以多次赋值,给同一个变量重复赋值时,新值代替旧值。
提示python语言中赋值语句的特殊用法。
激发学生思考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办法。
练一练,巩固赋值语句的用法
练习1:判断以下赋值语句写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D=6+9
(2)F+3=E+6
(3)Z=X
Y
(4)C$=goodnight
练习2: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
A=30
A=A+10
A=50
print(A)
5分钟
实践探究二
实践探究:利用顺序结构及语句解决温度转换问题
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而美、英等国家使用华氏温度。对于去美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来说,需要将当地发布的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以符合自己的理解习惯;同样,来中国旅行的美国游客亦如此。
请你想一想,能否利用计算机辅助旅行者进行温度转换?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运用顺序结构编程调试。
分析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c=(f-32)/1.8
设计算法:①输入华氏温度f=90
②利用公式计算
③输出摄氏温度c
编写程序并调试。
进一步调试程序,深入理解输入输出语句
提出问题,如果希望程序能够实现将任意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应该如何修改呢?
讲解输入语句,即input()函数的用法:f=input("请输入华氏温度:")
通过错误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类型转换。
Input()函数默认返回字符串类型数据,如果需要进行计算,应将其转换为数字类型。在程序设计中,可以通过强制类型转换操作,把某个数据从一种数据类型转换成为另一种数据类型,即,f=int(f)。
作为程序的设计者,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让程序具有更加友好的交互性。讲解输出语句的用法,即print()函数的用法:print(f,'转换为摄氏温度是:',c)。
1分钟
总结提升
归纳程序的IPO模式
程序通常包括: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和输出结果三部分。
Input:程序输入,是程序的开始。
Process:程序对输入进行处理,产生输出结果,即算法。
Output:程序输出,展示运算结果。
实践练习,巩固所学
根据键盘输入的身高和体重值,编写程序计算体重指数BMI。(BMI=w/h/h,w为体重,h为身高。)
2分钟
课堂小结
小结
顺序结构
程序语句:导入模块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
布置课后练习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语句与顺序结构
教科书
书名:
《信息技术》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6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2倍,若十位上的数为3,编程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用户输入任意一个三位数,运行程序将其逆序输出。例如:用户输入“123”,程序输出“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