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目
录
壹
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叁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概念解释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迈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出来。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的严重灾难。从此,这种社会痼疾便周期性发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次请愿书》
材料三 这里(普通的工人住宅区)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而坑坑洼洼,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城市中的这些地区是不合理的,杂乱无章的建筑形式妨碍了空气的流通,由于很多人住在这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以这些工人区的空气如何,是容易想象的。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推翻富人政权,
争取民主共和国
反对私有制社会
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不仅要求经济权益,还要争取政治权利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论基础
傅立叶(1768—1830)
圣西门(1760—1825)
欧文(1771—1858)
“面对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正直的思想家、有识之士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
——解里轩《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考虑过革命或阶级斗争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被付诸实践。而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才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基本主张: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局限: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论基础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论基础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幅图是欧文亲自描绘的公社蓝图,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公社脱离社会现实,内部矛盾激化,短短几年就失败了,不过,它表明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马、恩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一、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实践基础
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塞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弗 ·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这些工人工资几乎总是只够勉强糊口……工人住宅到处都规划地不好,保养地不好,通风也不好,潮湿而对健康有害……衣服一般也是最糟糕的……食物一般都很差,往往几乎不能入口。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至1845年
马、恩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恩格斯和工人在一起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
“正义者同盟”
2.创立:《共产党宣言》
(1)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材料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材料四: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摘录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
◇
◇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
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革命实践: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理论发展: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资本论》书影
3.革命实践与理论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
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
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
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组织上: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
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第一国际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1)背景
(2)意义
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 原因及过程
普法战争失败
1870年
社会矛盾激化
武装起义
1871·3·18
巴黎公社
3·28
失败
5.28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马克思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恩格斯
失败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革命措施
2.巴黎公社
{69C7853C-536D-4A76-A0AE-DD22124D55A5}类别
内容
评价
政权建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的一个创举)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经济政策
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结果:1871年5月28日,革命被扼杀。
2.巴黎公社
(4)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
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巴黎公社社员殉难处
巴黎公社失败
1871年5月27日,200名巴黎公社战士浴血奋战,最后一批公社战士
被敌人围困在一堵墙边,他们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堵墙被命名为“巴黎公社社员墙”。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5)失败原因:
2.巴黎公社
史料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主观原因是缺乏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革命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与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经济
阶级
理论
标志、历史意义
实践
继续革命实践和理论的丰富发展
第一国际的成立
巴黎公社
课堂小结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