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
2.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结合史料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强化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或减少福利开支等过程,认识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调整;
学习目标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理论影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材料一:国家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积极兴办私人垄断资本无力兴办、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例如航天、交通运输和通信、邮电等社会用公共工程。
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材料三: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生产。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高,1960、1970、1980年分别为19.8%、22.3%和20.8%,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
①加大政府对公共领域的开支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2.主要措施:
另: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国家
时间
年均增长率
失业率
消费品上涨率
美国
1963—73
1.9%
4.5%
3.6%
1974—79
-0.1%
6.7%
8.6%
英国
1963—73
3.0%
3.0%
5.3%
1974—79
0.8%
5.3%
15.7%
西德
1963—73
4.6%
0.8%
3.6%
1974—79
2.9%
3.2%
4.7%
增长下降
高失业率
通货膨胀
滞 胀
3.结果: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2)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
再调整:减少干预
黄金
滞胀
复苏
繁荣
衰退
归纳: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以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例
1982年
个人计算机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2006年
“你”
世纪风云人物
爱因斯坦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1、背景
2、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的新表述
——薛定谔的猫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战后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
美国90年代股市比重示意图
(1)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 “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1、表现
2、实质: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业人口比例变化
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新中间阶层已经成为战后发达国家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
知识链接:新中间阶层
金
字
塔
新中间
阶层
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1.目的:
材料一“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 肯尼迪
材料二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
四、“福利国家”的出现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二 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相当于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国家负担。
材料一 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保险、女员工的特殊福利及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福利,等等。
知识链接:福利制度与福利国家
材料三: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材料四
(2)局限:
A.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B.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
2.对“福利国家”认识:
(1)积极:
在缓和收入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一定积极作用;
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之路。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陷入民粹主义和福利陷阱,使财政不堪重负,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持续竞争力,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破产,最终还是损害全体国民的利益。希腊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从我国实际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但我国人均GDP仅为8100美元。作为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五、社会运动
马丁·路德·金
2.女权运动
3.学生运动(反战运动)
美国学生反越战运动
归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国家的宏观调控
2.科学技术的发展
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4.“福利国家”
5.社会运动
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劳资关系 B.增加就业渠道
C.避免经济波动 D.缓和社会矛盾
B
D
课堂练习
3.1965到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
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该“调整”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D.放弃之前凯恩斯主义理论
C
A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