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10: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孝感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豆油
C.大米
D.食盐
2.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体
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4.向20
℃时的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钠粉末,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105
g
B.100
g
C.95
g
D.无法确定
欲配制10.0
%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6.★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7.★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100
g,分别作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掉10
g水且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
g同样的溶液;③加入10
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④加入10
g水,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经四种方法处理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8.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9.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1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度,下列相关量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11.★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0
g。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3.8% 
B.14.4% 
C.15.4% 
D.16.8%
12.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eq
\o(\s\up7(),\s\do5(A             B ))
eq
\o(\s\up7(),\s\do5(C             D ))
某同学对下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KCl的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Ca(OH)2的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A.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
B.降温可将不饱和的Ca(OH)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40
℃时,饱和的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当KNO3中混有少量KCl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
℃到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
℃到20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
16.(6分)已知5.6
g铁与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2)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_(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17.(2分)农业生产中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

kg;
用6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

kg。
18.(4分)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19.(4分)日常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同学们想除去红糖中的色素和少量可溶性盐得到冰糖,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红糖加足量水溶解,制成红糖水;
②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③分离无色糖水和固体残渣;
④将无色糖水蒸发浓缩制得浓糖水;
⑤经过操作得到冰糖。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应加入

(3)步骤③进行的操作是

(4)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

20.(4分)根据要求填空,关于溶液的状态或溶解有以下选项: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加速搅拌 E.把块状固体粉碎 F.增加溶剂
(1)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2)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的是

(3)一定会使溶液中溶质结晶的是

(4)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21.(7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选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22.(4分)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图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b的溶解度/g
14
20
30
45
65
85
110
物质b的溶解度表
(1)60
℃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
g。
(2)20
℃时,将20
g物质b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

g。
(3)将50
℃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选填“>”“=”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30
℃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
℃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3.(6分)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24.(10分)配制5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氯化钠
和水的
(水的密度:1.0
g·mL-1)。
(2)称量:如图所示(右盘无砝码)称得的氯化钠质量为
g。
(3)量取:选择量程为
(选填“30”“50”或“100”)mL的量筒准确量

mL水。
(4)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所示标签。
【反思】
(6)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右图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7)若将上述50
g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A.量筒
B.漏斗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四、计算题(共8分)
25.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
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10
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孝感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D)
A.面粉
B.豆油
C.大米
D.食盐
2.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C)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质都是固体
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4.向20
℃时的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钠粉末,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B)
A.105
g
B.100
g
C.95
g
D.无法确定
欲配制10.0
%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D)
6.★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7.★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100
g,分别作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掉10
g水且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
g同样的溶液;③加入10
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④加入10
g水,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经四种方法处理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8.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9.(东营中考)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B)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1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度,下列相关量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C)
11.★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0
g。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A.13.8% 
B.14.4% 
C.15.4% 
D.16.8%
12.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B)
eq
\o(\s\up7(),\s\do5(A             B ))
eq
\o(\s\up7(),\s\do5(C             D ))
(玉林中考)某同学对下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温度/℃
0
20
40
60
KCl的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Ca(OH)2的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A.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
B.降温可将不饱和的Ca(OH)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40
℃时,饱和的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当KNO3中混有少量KCl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4.(铜仁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
℃到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
℃到20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图一     
 
    图二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
16.(6分)已知5.6
g铁与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H2SO4__,溶剂的化学式为__H2O__;
(2)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硫酸亚铁__(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H2SO4===FeSO4+H2↑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105.4__g。
17.(2分)农业生产中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24kg;
(2)用6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100kg。
18.(4分)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A中木板上水结冰,木板与烧杯黏在一起,原因是NH4NO3溶于水吸热。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B中木板上的石蜡熔化,提起烧杯,木板脱落,原因是NaOH溶于水放热。
19.(4分)日常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同学们想除去红糖中的色素和少量可溶性盐得到冰糖,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红糖加足量水溶解,制成红糖水;
②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③分离无色糖水和固体残渣;
④将无色糖水蒸发浓缩制得浓糖水;
⑤经过操作得到冰糖。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步骤②中应加入活性炭;
(3)步骤③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4)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并过滤。
20.(4分)根据要求填空,关于溶液的状态或溶解有以下选项: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加速搅拌 E.把块状固体粉碎 F.增加溶剂
(1)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B;
(2)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的是CDE;
(3)一定会使溶液中溶质结晶的是A;
(4)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F。
21.(7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A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A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选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Ca(OH)2__(填化学式)。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6.5%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减小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B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22.(4分)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图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b的溶解度/g
14
20
30
45
65
85
110
物质b的溶解度表
(1)60
℃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40g。
(2)20
℃时,将20
g物质b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g。
(3)将50
℃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选填“>”“=”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C(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30
℃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
℃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3.(6分)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加快固体溶解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用玻璃棒搅拌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氢氧化钠__溶液,这是因为__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硝酸铵溶于水吸热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氯化钠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24.(10分)配制5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氯化钠__质量__和水的__体积__。(水的密度:1.0
g·mL-1)。
(2)称量:如图所示(右盘无砝码)称得的氯化钠质量为4g。
(3)量取:选择量程为50(选填“30”“50”或“100”)mL的量筒准确量取46mL水。
(4)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5)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所示标签。
8%
氯化钠溶液
【反思】
(6)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右图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7)若将上述50
g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BD(填序号)。
A.量筒
B.漏斗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四、计算题(共8分)
25.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
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10
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10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6×36.5
8
g
 x
=   x=10.95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9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