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陈涉世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为天下唱(
)??
陈胜王(
)
忿恚尉(
)
被(
)坚执锐??
度已失期(
)
会(
)计事
?宁(
)有种乎
置人所罾鱼腹中(
)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
3.
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怅恨久之
辍耕之垄上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
)
A.置人所罾鱼腹中
B.此教我先威众耳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D.夜篝火,狐鸣呼曰
5.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
”,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8.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正赶上
B.失期,法皆斩。法:按法律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走
D.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威吓
9.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0.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11.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卜者要他们“卜之鬼”,于是他们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Com]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12.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充分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立志或理想的名言?试举出几个。
14.读完《陈涉世家》之后,你是否认为陈胜、吴广兵败就代表他们的起义失败了?
三、中考演练
(一)
【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发闾左戍渔阳
发: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3)自树党,为秦益敌
益: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
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
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19.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二)
【2019年中考江苏徐州卷】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20.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
②厚遇宾客
③为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
②使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②忠之属也
C.①以淮上地与楚
②念无与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2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三)
【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25.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战于长勺。
27.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28.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chàng
wàng
fèn
huì
pī
duó
huì
nìng
zēng
2.D
3.
A
4.D
5.B
6.A
二、课内精读
7.【答案】①適
谪
②唱
倡
③以
已
8.【答案】D
9.【答案】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0.【答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①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②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③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人生。——培根
④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而生活。——张闻天
⑤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⑥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歌德
⑦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着承受任何风暴。——拜伦
⑧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⑨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雨果
⑩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14.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陈胜、吴广兵败就代表他们的起义失败了。他们起义事实上是为了博一线生机,摆脱秦王朝的残酷统治。起义虽然最初发展迅猛、所向披靡,却并未能一举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他们最终也未能改变一死的命运。
观点二:我认为陈胜、吴广兵败并不代表他们的起义失败了。因为他们的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自他们起义后,各地豪杰并起,后来的刘邦、项羽起义也是受他们影响。另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他们的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中考演练
【答案】
15.
①征发
②等到
③增加
16.
C
17.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8.
示例: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
19.
D
【答案】20.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1.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22.A。
23.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24.D。
25.B
26.B
27.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28.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