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专题综合评估练(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专题综合评估练(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13 21:46:41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评估(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2.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原理
3.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遵循的是系统学中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这种原理的突出特点是(  )
A.优化结构,改善系统的功能
B.重视调整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C.为农作物和牲畜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D.设计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4.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5.采矿能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资源,但矿藏开采后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在实施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
A.恢复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B.人工制造表土
C.多层覆盖和特殊隔离
D.机械平整、压实
6.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下列哪项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
A.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进行污水净化处理
D.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7.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C.大区域综合治理
D.增加物种多样性
8.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  )
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
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
C.污染、破坏,不治理
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
9.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不仅工程范围不同,工程措施也不相同,但目标是相同的。这个目标是(  )
A.变单纯造林为综合治理
B.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D.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11.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与选种种养生物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
A.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多样性
B.生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适应性
C.生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多样性
D.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统一性
12.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少,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力弱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力强
13.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繁多使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越多
C.生物种类越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14.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15.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
A.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16.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
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
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D.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
17.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1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19.“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21.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等作为原料或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小
2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为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2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24.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5.下图表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B.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有机物,B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矿物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题,共50分)
26.(7分)利用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某生态农业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中的(
)原理。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
)(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答出两点即可)。
27.(12分)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
)。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等。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
)。
28.(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无(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的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理由是(
)。
29.(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原理设计的。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
)。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
)的关系,科学增加农田中的(
)。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30.(11分)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图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作用是(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3)植物秸秆除作为禽畜的饲料外,还可以经过微生物产生的(
)酶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进而转化成酒精作为燃料。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PAGE
-
11
-专题综合评估(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C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解析:物种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同时,这种做法也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控制放牧量,有利于草场可持续发展。
2.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B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原理
解析: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构成巨大的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统一整体。
3.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遵循的是系统学中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这种原理的突出特点是( A )
A.优化结构,改善系统的功能
B.重视调整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C.为农作物和牲畜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D.设计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
4.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 D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5.采矿能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资源,但矿藏开采后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在实施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A )
A.恢复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B.人工制造表土
C.多层覆盖和特殊隔离
D.机械平整、压实
解析:要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关键是生产者植被和分解者土壤微生物群落这两种重要成分的恢复。
6.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下列哪项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A )
A.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进行污水净化处理
D.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解析: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系统的影响力。
7.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B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C.大区域综合治理
D.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整体、协调、再生、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8.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 D )
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
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
C.污染、破坏,不治理
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
解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要做到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9.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不仅工程范围不同,工程措施也不相同,但目标是相同的。这个目标是( B )
A.变单纯造林为综合治理
B.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D.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目标都是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创造出更多空间,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生物种类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或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
11.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与选种种养生物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D )
A.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多样性
B.生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适应性
C.生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多样性
D.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统一性
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实现统一性。
12.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B )
A.投入多,产出少,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力弱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力强
解析: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因而投入少,污染少,但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因而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13.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物种繁多使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越多
C.生物种类越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解析: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小。
14.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A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5.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D )
A.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解析:堆放城市垃圾既有碍城市的美观,同时又会占据空间,浪费资源,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处理垃圾应当注意分类,同时实现回收利用。
16.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B )
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
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D.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
解析: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既有专家指导,又有传统农业的影响和农民的创新,它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是空中楼阁。实施沼气工程是整个生态工程的中心工程,使多个生产和生活环节产生的废物被充分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效益好又无污染。因此,实施沼气工程是手段,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是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必然结果。
17.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多种措施相结合,如控制污染、引进动植物物种、建立缓冲带等。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而不是简单地依靠生物工程手段,如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的。
1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虽然在生态农业建设设计时要考虑生物多样性问题,但其中的物种种类相对于自然系统比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原理,即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19.“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C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该生态农业系统除了茶树、猪、人和微生物外,还有农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能是单向流动;生态农业系统需要从外部投入肥料、能量,才能正常运转;生态农业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利用。
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及实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选项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选项B,矿区生态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生长;选项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选项D,太湖水华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人类排放的污水等含有较多的N、P,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违反了协调和平衡原理。
21.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B )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等作为原料或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小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属于传统农业模式,它的优点是追求物质循环利用,因此没有废弃物,很少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其缺点是生产效率低,难以适应人口的快速增长。石油农业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农业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和机械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其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了,但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不仅影响当代人的生存发展,也影响了子孙后代的需求。故选B。
2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为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 A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我国桑基鱼塘模式遵循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利用此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功能改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故选A。
2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利用的原理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目标: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故选B。
24.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D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发展中国家就应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污物处理。
25.下图表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B.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有机物,B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矿物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不同水层由于受到物理扩散、生物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水中溶解氧量随水深度的增长而减少,其中生存的生物类群也会因此而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题,共50分)
26.(7分)利用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3)某生态农业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可以实现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物种多样性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其越容易遭到破坏。(3)某生态农业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可实现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7.(12分)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答案:见下图:
(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多数为需氧型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28.(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答案:
(2)牛与鸡之间无(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理由是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
解析:(1)分析题意知,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2)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是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而进入生物群落的。(4)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减少。
29.(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
答案: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设计的。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答案: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化肥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图示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能量关系,结合每小题具体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整理正确答案。(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2)该农业生态系统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科学实现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充分利用、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如甲烷细菌等,多数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根据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增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②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④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0.(11分)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图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植物秸秆除作为禽畜的饲料外,还可以经过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进而转化成酒精作为燃料。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解析:(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因此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被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