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实际测量
教学内容: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且会计算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培养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初步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与体积,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和计算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和长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并熟练计算体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实际测量!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长度。
铅笔
长度:20CM
水杯
高度:15CM
绳子
长度:3M
公路
长度:22KM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长度吗?你可以发现什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可不止有长度哦,还有面积、体积等等。我们如何知道物体到底占多大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数学的体积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实际测量》。
探究新知
教师: CM、M、KM是表示长度的符号,现在我们假设有一个水杯直径6CM,高15CM,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水杯可以装多少水呢?用什们单位表示水的多少呢?
学生:用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算出来水的体积。
教师:同学们太棒了!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下面这三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吧!拿出你的练习本,让我们一起动手算一算!
学生:
名称 水杯一 水杯二 水杯三
高度 8CM 10CM 16CM
直径 6CM 8CM 6CM
半径 3CM 4CM 3CM
体积 226.08CM? 502.4CM? 452.16CM?
教师:现在我们就会发现哪一个水杯装的水最多哪一杯最少呢?
学生:水杯一装的水最少,水杯二装的最多。
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水的体积和和什么有关系呢?思考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水的体积和底面积和高有关系。
教师:同学们真是聪明,可以举一反三。底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与半径、直径有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算的水杯的体积是有规则的,那么思考一下,如何知道一个不规则的土豆的体积呢?
学生:可以把土豆放进装有水的杯子。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么现在假如把土豆放一个水高10CM,半径6CM的杯子里,水高变为了15CM。那么土豆的体积是多少呢?
学生:土豆的体积:3.14×3?×(15-10)=141.3CM?
巩固练习
师: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水杯水,原来水杯里的水的高度为12厘米,放进去三个小球后,水面上升了9厘米,一个小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r=10÷2=5厘米
3.14×5?×9=706.5立方厘米
706.5÷3=235.5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太棒了!这么快就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常用测量的单位
长度:CM DM M KM
面积:CM? DM? M? KM?
体积:CM? DM? M? KM?
学生:对!
课后作业
在大屏幕上出示本节课的课后习题,
师:找一找,量一量。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哪些?请试图至少举三个例子。
学生:直尺
卷尺
刻度尺
师:接下来我们算一算。
一个饮料罐,用直尺测量出直径和高,直径为4厘米,高为10厘米,算一算一瓶饮料有多少饮料?
学生:r=4÷2=2厘米
V=3.14×2?×10=125.6CM?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中,我一开始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始这节课教学过程,我把学生作为了主体,明白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先带领学生如何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算不规则物品的体积公式。在教学中先抛出问题,在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的种种物品息息相关,也会培养良好思维模式。我会告诉学生数学知识其我们随时都有可能用到,我们要学习数学,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