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九课
鱼我所欲也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鱼,我所欲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综合性学习
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2)“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______________
“五经”:______________
(3)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填空: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中考演练
(一)
【滨州市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
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
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
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14.
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谆谆然而告之曰
15.
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_______。
(二)
【2019年中考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20.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三)
【2018年中考四川广安卷】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万事莫贵于义》)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不若手足之贵也
(4)予子冠履
2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也。
2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5)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3)(4)(5)B.(1)(2)(3)
C.(2)(4)(5)D.(1)(2)(5)
2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
答案
1.A
2.A
3.C
4.D
5.D
6.【答案】(1)示例:走近孔孟,感受文明。(感悟孔孟思想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示例:①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②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具有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
7.【答案】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8.【答案】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9.C
10.B
11.
D
12.
B
13.
(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14.
谆谆然/而告之曰
15.
(1).
(1)妾妇之道
(2).
(2)济国之士
(3).
(3)人物:钟南山(李兰娟)
事迹:合乎题意即可
16.A
17.A
18.B
19.(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20.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
21.(1)“辟”同“避”,躲避。(2)假如,假使(3)不如,比不上(4)给
22.B
23.(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4.C
25.①?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②?万事莫贵于义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