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11 09:45:59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学习要求】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难点】
对溶解的微观过程理解。
【学法指导】
通过对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的观察、比较,得到溶液的信息,学会从“对比”中获得知识。
通过对溶解过程的微观探究,学会由观察宏观现象,进而探究微观实质。
【学习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探究活动一】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
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药匙将氯化钠固体一点一点地撒落水中。
另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滴管吸取少量食用油滴入。
归纳总结:溶液
1.定义:溶液就是一种或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的、_____的_______。
2.组成:溶液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
3.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泥浆 C.食醋 D.白酒
2.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
3.写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糖水
氢氧化钠溶液
白酒
碘酒
微观探秘:看视频,思考:
1.进入到溶液中以后,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探究活动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将氢氧化钠、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测量这种变化?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升温/降温
归纳总结: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体现。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乳化作用
【探究活动三】乳化作用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一中得到的油水混合物加入洗洁精,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像洗洁精这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________,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作用。
【挑战自我】
1.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并思考为什么?)
(1)溶液一定是某种溶质与水组成的( )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
(3)冰投到水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
(4)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
(5) 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植物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
(6) 食盐水和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食盐水 C.石灰水 D.酒精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通常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不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4.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 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 g/cm3,则a和b的关系(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5.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理油污 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使啤酒冰镇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 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
6.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7.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共32张PPT)
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药匙将氯化钠固体一点一点地撒落水中。
另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滴管吸取少量食用油滴入。
实验探究
观察:形成的液体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思考:
1、氯化钠固体到哪里去了?
2、如果把上述氯化钠溶液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放置一个月,一年,两年……(假设外界条件不变,水分不蒸发)你猜测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能不能把氯化钠和水分开?
3、想一想,这杯氯化钠溶液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交流共享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刚才看到的溶液,我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1、氯化钠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2、氯化钠溶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3、该溶液有什么特征?
4、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定义: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质:
溶剂:

2、组成:
归纳总结
溶液各处的组成、浓度、性质完全一样。
3、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只要外界温度,密封,长时间放置,溶质、溶剂也不分离。
疑点辨析
1:蒸馏水是溶液吗?为什么?
蒸馏水是纯净物,溶液必须为混合物。
2:你认为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说说你见到的溶液的颜色。
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3: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
你能说出他们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吗?
总结: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5、酒精和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
6、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泥浆 C、食醋 D、白酒
2.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
3、写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糖水
氢氧化钠溶液
白酒
碘酒
蔗糖

氢氧化钠

酒精


酒精
1、进入到溶液中以后,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当蔗糖进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之间相互分离,蔗糖分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也相互分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在水中自由运动
电离:物质溶解在水中(或受热熔化)时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做电离
1、将氢氧化钠、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测量这种变化?
2、完成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升温/降温
温度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能量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有些物质溶于水____热(吸、放),使溶液温度____(上升、下降、不变),例如:________
归纳总结
不变
氯化钠

氢氧化钠
上升
硝酸铵
下降

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及制冷剂
无电冰箱由壳体、夹层胆、箱门、冷藏室及冷冻室构成。无电冰桶、冰杯由壳体、夹层胆、冷冻、藏室及内盖、外盖构成。
其制冷剂由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钠、六水氯化钙与碎冰或水按重量比混合而得。
使用自行配制的制冷剂降温,一般可以降到
-18℃左右,5℃以下可维持6-24小时,可借助冰箱冷冻室或固体冷源反复多次进行“蓄冷式”制冷,最适合间断制冷需要,便于外出使用。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
不分层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水和植物油
静置后的现象
振荡后的现象
振荡前的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实验探究
乳化作用
乳浊液:
像洗洁精这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作用。
分散粒子是液滴,不稳定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溶液有了哪些基本的了解?
2、你对“溶解”有了哪些认识?
3、除了本节所学知识外,你还了解关于溶液的哪些知识?
4、你还想探究关于溶液的哪些问题?
溶质
溶剂
溶液
乳化现象
溶解
微粒分散、
电离
能量变化
均一、稳定、
混 合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