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坏境
1、我国地势 ,自 向 向 呈 逐级降低,地势呈 级阶梯状分布;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 、 、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自北向南为 、 、 、 ;
3、受地势特征影响,我国河流大多呈 向流动,促进了我国 方交流;使海洋的湿润气流能够深入 , 气候影响范围广;
4、我国地形最高点也是世界最高峰 在 (行政区)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为 米,地势最低点在 (行政区)的 (地形区),海拔约为-154米;
5、我国地形 , 面积广大,纵横交织的 ,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的 和 主要集中在
地区,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6、山区在发展 、 和 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 ;但是,山区地面较为 , 不便, 建设难度大;
7、读图填表: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 侧 东 侧 北 侧 南 侧
横断山 天山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 燕山
8、由于 的影响, 气温呈现一定的 。 季南北气温差别很 ,从南到北气温越来越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夏季,除 以外,我国多数地区 ,7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 以上。
9、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依据各地的 的大小,从北往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 、 、 、 ,另外还有一个 区。
10、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被称为 ,三大火炉是指 、 、 。夏季最冷的地方在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气温影响水果品种,热带适合种植 、 ;亚热带适合种植 、 ;暖温带适合种植 、 ;
11、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房屋朝向上为 ,墙体较 ,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为 窗户,房内或以 代床,南方的房屋大多 ,比较注重房屋的 ;
12、我国的降水既有 差异,又有 差异,即降水从 到 ,从 到 越来越少,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 。 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着 一线分布。
13、填表
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地表植被
分界线(年降水量线)
14、我国 显著,夏季风风向为 、 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形成我国的 ;
冬季风风向为 、 季风,从 吹向 , ,是我国冬季 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15、我国除 地区外,习惯上以 — — 为界,把我国分为 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 影响, 丰富,集中在 季;非季风区受 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 很难达到,全年比较 。在季风区,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极易发生 、 、 、 等自然灾害,其中主要以 灾害为主;
17、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为 ;最长的河流为 ;最大的湖泊为 ,最大淡水湖为 ;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内河航运量前两位的是 、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 。
18、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呈巨大的 字形,注入 。以内蒙古的 和河南的 为界分为上、中、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注入 ,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称为 和 。以湖北的 、江西的 为界分为上、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