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 辛亥革命
中国台湾地区每年都要庆祝“双十节”,你知道该节日的由来吗?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阶级矛盾尖锐,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1、清末新政
(2)主要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教育:
风俗: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整顿吏治。新设一批中央部门。
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
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1905年废科举,兴办学堂,鼓励留学。
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
(3)影响
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异同?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该材料表明( )
A. 科举制已经被废除
B. 广兴学堂,冲击科举
C. 学堂成为科举的分支
D. 科举功名社会价值丧失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
预备立宪(1906—1911)
2、过程:
①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②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③ 1910年,立宪派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④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
3、影响:(1)预备立宪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一次“和平过渡。
(2)在中国第一次宣布实行“宪制”。
(3)“预备立宪”也是西方“宪制制度”在中国的最初试验
(4)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 )
A. 清末“新政”的失败
B. 国内矛盾的激化
C. 黄花岗起义爆发
D. 革命党人的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1、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腐败无能。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中国同盟会
时间、地点:
性质:
纲领:
机关报:
1、兴中会
时间、地点:
1894年,檀香山
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民报》
三民
十六字纲领
内容
局限性
地位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革命即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清朝统治)
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革命)
社会革命即“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前 提
补充发展
核 心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未考虑一般民众的生存状况
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1、辛亥革命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上:
导火索:
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受西方革命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军在武昌发动起义,不久,武汉三镇全部光复,起义取得成功。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革命扩大到全国,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时间:
主力:
过程:
影响: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建立
你知道以上旗帜是你一时期的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时间:
地点:
总统:
性质: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虽然在临时政府内,革命派占据主导,但是中华民国各省政府内混入了大量的立宪派、旧官僚等投机分子,为辛亥革命失败埋下了伏笔。
南北和谈
时间:
过程:
结果:
1911年12月-1912年2月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胁迫南方革命政权进行和平谈判,临时政府要求,和谈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只要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革命党人可以让出总统职位。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清帝退位,通电赞成共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以袁世凯篡夺最高权力而告终。
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夕大书:“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为国杀敌而死。”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他从上海乘舰经鄂返湘,大江夜航,感而赋诗,其中有“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之句。黄兴诗意由悲壮到凄凉,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B.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C.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背景:
时间:
内容:
性质: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
1912年3月11日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整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6)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缺乏强有力政党的领导,未能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记述:“其后两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浙江兰溪),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这主要表明 ( )
A. 农民阶级不知道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C. 中国社会未出现丝毫变化
D. 农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
B
辛亥革命真的成功了吗?
(2)没有成功。它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成功了。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政治变革。与前两次政治变革相似,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近代中国进入了十年军阀混战的时期,共和理想破灭。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
(1)原因: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民众;内忧外患不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的限制和破坏。
???????(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传统习俗,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因而“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