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2
4
了解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等主要史实。
3
3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意义。
难点
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理解大革命失败原因及教训。
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
5
五四运动
第一篇
坐标中国
1918年
2月1日
皖系引奉军入关
劫走大批直系军火
5月15日
鲁迅在《新青年》
发表《狂人日记》
9月5日
上海永安公司在
南京路正式开业
11月15日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1917年8月
坐标世界
中国以协约国身份
加入一战
1917年10月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919年1月
巴黎和会召开
《凡尔赛条约》签订
根据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试分析五四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
事件背景
五四运动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思考:中国可以谋求这种“公平待遇”的背景是什么?
1918年
军阀混战,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指明新方向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1918年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DA37D80-6434-44D0-A028-1B22A696006F}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罢课集会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1919年6月初—6月28日
上海
工人、
商人
罢工、罢市
事件过程
根据视频内容,梳理五四基础史实,完成下表的填写
游行请愿
演讲宣传
散发传单
被捕入狱
爱国
反帝反封
商人罢市
乞丐罢讨
工人罢工
主力
军人支持
北京
上海
全民族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
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学习工 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
五四运动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
传播中心与代表人物
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
传播代表:李大钊、陈独秀等
传播表现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陈独秀
陈望道
阅读教材第121页第二自然段,将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
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学习工 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3.从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4.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
五四运动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材料:
五四运动时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谈话
1、“五四”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 ③民主与科学精神
④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
的是( )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篇
条件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提出建设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
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11
1919.05
1920
1920.04
1920.08
1920.10
1921.07.23
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诞生
观看视频史料,结合教材,在教材中标注中共一大的基本概况。
时间: 地点: 党代表: 大会内容: 意义
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合作探究: 教材123页思考点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哪?
共产党的诞生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921年7月23日
1、确定党的名称:
2、党的奋斗目标:
3、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陈独秀为书记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1.最高纲领:
2.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23日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2.1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2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
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遭遇联合镇压,革命转入低潮。
敌人太强大了
建立革命联盟
1923年2月7日下午,军警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包围总工会,并开枪屠杀,鲜血染红了工会门前的场地。被捕工人被捆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宁死不屈,被活活砍死并枭首示众,牺牲时年仅3l岁。
国共合作
第三篇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材料二 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
材料三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四: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
①共产党: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到严重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国民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③国际: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援助。
探究: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
中国国民党一大
主要内容
意义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结合教材123—125页内容,补全时间轴上的时间点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明确国共一次合作的相关史实。
三
国共合作
1923.6
1924.1
1925
1926
1927.7.15
1927.4.12
中共三大
广州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民党一大
广州
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政府成立,在广州
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巩固和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分共”会议—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蒋介石与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与七一五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英勇就义。
七一五“分共” 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摩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乃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7年8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要国民政府领域之内的共产党员“务须洗心革面”,否则,一经拿获,即行明正典刑,“决不宽恕”。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地区搜捕、屠杀共产党人、革命人士和工农群众。随着汪精卫集团的叛变革命,国共两党的合作彻底破裂,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 七·一五政变
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三
国共合作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
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这是第一次中国广大阶级同心同力去做的一件事情,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共未争取革命的领导权,合作破
裂后,中国进入长达十年的内战
民族力量的凝聚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负时代责任。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
给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莫忘来时路,怀揣爱国心
不负少年时,践行报国志
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中心、开始传播
原因
过程
意义
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实现
意义
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