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4 11: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中国共产党何去何从?
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历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2课
时间脉络
国民党
共产党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
5.3
皇姑屯事件
6.4
张学良改旗易帜
12.29
南昌起义
8.1
汉口会议
8.7
秋收起义
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
11月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式统一
九一八事变
9.18
华北事变
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0月
遵义会议
1月
甘肃会宁会师
10月
红军长征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西安事变
12.12
七七事变
7.7
1927
1931
1928
1930
1934
1935
1936
1937
1、阅读教材P126—127,完成下列大事记。
宁汉合流
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济南惨案
1927年秋
1928年
1928.5
1928.6
1928.12
东北易帜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广州
长沙
广州
上海
南昌
南京
杭州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南京
武汉
武汉
五原
张作霖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
合并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2、结合教材以及图片分析:大革命失败后,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可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概括)?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一党专政;形式上统一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
官僚资本摧残、压迫民族工商业
对外妥协,不抵抗
内战(军阀混战,围剿红军)
挂在电线杆上的共产党人首级
内忧
外患
经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Q1:1927-1937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其中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民族工业“黄金十年”的出现?

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涨
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民众角度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实业
改革币制:废两改元,实行法币政策
政府角度
裁厘改税,实行统一的税制
Q2:分析国民党政府的统制经济体制有何利弊?
积极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官僚资本的膨胀与巧取豪夺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这样的国民政府能带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未来?
外交: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则次第交涉。”
——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就职演说
“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外交领域 改订新约运动
Q: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改定新约运动?
恢复部分主权,增加关税收入,否认领事裁判权,顺应民众的反帝情绪,
但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1、分别给以上四幅图片取一个名称。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事件
意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10
1927.9
1927.8.1
1927.8.7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阅读教材P127—128,完成下列表格。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失败
南下广州失败
进攻长沙失败
文家市决策:转向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思考:中国革命是如何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行动上)
八七会议(思想上)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探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材料一:近代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除反革命的武装。
——《毛泽东思想》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思想》
1.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从领导阶级的力量来看,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这与俄国有明显不同。
3.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从革命的同盟军来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5.攻打城市失败的教训。
6.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探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道路:城市中心or工农割据
陈毅在中共六大时写道:“毛泽东军事学派是在反对新旧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立起来的,其特点是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国战争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 ——金冲及《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俄国式革命道路
中国式革命道路
(基于中国特殊国情)
半殖半封社会
城市反动势力强大;农村相对薄弱
必要条件
关键条件
社会现状
群众基础
国民大革命锻炼工农士兵
红军武装长期存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史称"古田会议"。
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决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从根本上划清了红军与旧军队的界限,奠定了红军政治工作的基础。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战略阵地;依托
核心内容; 法宝
主要形式
保卫
基础
依托
保卫
依托
基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开展游击战争
游击战术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
结合教材思考: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实践?
毛泽东曾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人力基础。
内容:
意义:
国民党:
形式上统一全国、实行促进经济发展措施
共产党:
革命方向确立、根据地发展巩固、革命队伍扩大
攘外还是安内?
突围还是坚守?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失败
长征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漫漫长征之路
李德
这场战争是“国民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长征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深远的转折——遵义会议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肖华 1964年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领悟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长征精神的内涵:
材料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2: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红军长征
历史评价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伟大的人民军队经过无数艰难的流血的斗争和万里长征,以求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伟大的目的。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沿途播下革命的火种,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和精英力量;
探讨:今天的中国,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观照现实
长征永远在路上。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要实现什么?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开始
国共十年对峙;“攘外必先安内”
瓦窑堡会议
1935
1935.10
1934.10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 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国共关系:
1936.12.12
国共合作抗日
中日关系:
民族矛盾上升,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1
1935.12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27.4.1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37.9.22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9.6
理清线索
民族矛盾
国共合作抗日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前提
宁汉合流
国民党专制统治
东北易帜
形式上基本统一
内涵
政治:一党专政的党国体制
经济: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
外交:改订新约运动
过程
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评价
背景
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
共产党:“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体制
一党专政&建设整顿
博弈
全盘苏化to独立自主
道路
城市中心or工农割据
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秋收起义
革命重心转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