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氛围(fēn) 海棠(tánɡ) 谄媚(xiàn) 渎职(dú)
B.黏合(nián) 救济(jì) 僻静(pì) 菜圃(pǔ)
C.辜负(ɡū) 廿年(niàn) 咖喱(ɡā) 濒临(pín)
D.匀调(tiáo) 便利(biàn) 沉浸(jìn) 橘子(yóu)
【解析】选B。A.“谄”应读chǎn;C.“濒”应读bīn;D.“橘”应读jú。
﹒
﹒
﹒
﹒
﹒
﹒
﹒
﹒
﹒
﹒
﹒
﹒
﹒
﹒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墙根 慷慨 清福 范例
B.积愤 凹现 茉莉 幽静
C.恢谐 捭阖 隐含 蜻蜓
D.蕴涵 峻工 信笺 漂泊
【解析】选A。B.“凹现”应为“凹陷”或“凸现”;C.恢—诙;D.峻—竣。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处罚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了6种______将被罚5 000元,包括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等。
②警察老王感叹道,现在的案子千奇百怪、千案千样,学习永无止境,必须干到老学到老,______自己年岁大记忆力不好,更要加倍学习。
③8月12日,鸡蛋均价为6.77元/公斤,比7月前半月的7.9元/公斤______了1.13元。
④第三届特区政府团队高度重视民意,崔世安表示,特区政府能按市民的______开展工作。
A.情势 况且 廉价 意向
B.情形 何况 便宜 意向
C.情形 况且 便宜 意愿
D.情势 何况 廉价 意愿
【解析】选C。“情形”指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情势”指事情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形势。“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何况”,连词,常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便宜”指价钱低(多用于口语)。“廉价”指便宜的价钱(多用于书面语)。“意愿”指愿望,心愿。“意向”指意图,打算。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既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B.经过8昼夜190多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和科学抢险,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153名被困人员中115人成功获救,这创造了中国抢险救援史上的奇迹。
C.温家宝总理自我纠错并向读者致歉的消息昨晚一上网,就引发热议,网友一致夸赞总理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具有一代领袖风范。
D.中俄双方重申,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选A。关联词语用错,“既然”应为“虽然”。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4段,完成5~8题。
5.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引出描写的对象,并点明北平地方太大,自己知道的“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突出了北平的吸引人之处,为后文赞颂北平蓄势。
6.第2段中作者说“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他对北平的爱说出了没有?如果说出了又是如何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出了。老舍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做对母亲的爱,用自己对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爱的深厚,最能引人共鸣。
7.第4段中“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有什么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示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8.作者所写的中心是“想北平”,为何在第4段中还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写这些城市是为了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自己对北平的喜爱。
9.文章第①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由梦境入笔这一写作技巧的把握。“第①段”三字指示明确到位,有利于学生迅速捕捉答题信息。梦由心生,漂泊在外的游子,谁没有过甜美而凄凉的思乡之梦?第①段描写的各式各样的梦境正是作者心灵深处思乡之情的真实流露。通观全文,作者思乡却又不愿回乡,只得借梦境来表达内心的矛盾。文章由梦谈起,形象生动,真实可信。
答案(参考):为了更好地表现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已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10.第⑦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的炊烟、做饭的人等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效果。岁月流逝,故乡在游子的记忆中已褪去了往日的铅华,只留下朴素的痕迹,如刀刻一般,深入肌骨。第⑦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的炊烟、做饭的人等的回忆,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直接勾勒,不着一色,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物是人非,深深的悲凉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如果能抓住白描手法的特点就不难回答这道题。答题的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技巧),描写了……(内容),营造了……气氛。
答案(参考):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的气氛。
11.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必须通观全文,把握全文主旨。第①段的梦境就已表明作者有家难回,也不想回。细读②~⑩段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亲人的逝去,乡人的陌生以及老家时代的变迁、新旧的更替,都使作者不愿再回故乡,但又实在割舍不下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作者对老家的感情是复杂的。抓住了这一对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参考):作者对老家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1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也不想再回去了”,第④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先回答是否矛盾,然后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参考):并不矛盾。说“也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熟人极少;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都难以割断,且会越来越强烈。
四、语言表达
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三个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感悟。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低矮的房檐下挂着的一串辣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是形式上的要求,“另写三个句子”是数量上的限制,“表达对故乡的感悟”是内容方面的要求,把握了这三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画线句子的特点是:修辞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上选择了最能代表故乡内涵的典型事物。答题时也要在故乡风物中选择最具有故乡内涵的典型事物(如小河、各种庄稼、祖先的坟墓等),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来。
答案(参考):故乡是祖父老屋后那片青翠的竹园 故乡是雨点打在旧屋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 故乡是小镇那青石板路上长满的青苔
14.(2010·慈溪高一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句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字)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吧。”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回答道:“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 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时候,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树枝折断是因为一片一片微不足道的雪花不断地飘落到树枝上所致来分析。这体现了量变产生质变或坚持不懈、不断积累终会成功的道理。
答案(示例):(1)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方能出成果。
(2)量变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