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4 08: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题目
《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科
物理
学段
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
上海科技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
所属章节
第五章第四节
设计实施者
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要反映当代科学,要与社会相联系。初中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所涉及的“密度知识的应用”是科学探究的运用,体现的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课例。所以就着重培养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物理与社会联系的意识。让学生建立对“物理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基本认识,参与解决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应用方面上来,让他们能够成为应用者和创造者。
学情分析与思路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经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密度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密度的概念、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度知识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还不甚清楚。
(2)【能力】初中学生已经具备观察表格、测量汇总数据、形成初步的个人观点、参与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性。
(3)【情感】初中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自我的愿望明显增强,不满足于教师或书上单一的知识结构,有强烈的挑战精神和展示表达意愿。
思路梗概
综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们认为,本节内容应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明显,考试要求高,有必要创新课堂形式,拓展课程内容,将本节课打造成教师引领(确定目标)、学生负责(练测展讲)的自主互助型课堂。所谓
“自主互助型课堂”,是指教师负责确定目标和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相互评价,互相质疑,互找问题。教师相机提醒和指导,实现课堂问题由学生发现,学生解决,学生指导的效果,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整体而言,课堂是“自主”形式的,“教师指方向学生找路子”,同样的课程在不同年级中开展的内容和深度均不同,具有明显的梯度和层次感。
课前教师给出导学案,让学生根据问题导引完成预备性知识和新知预习,让学生知道预习方法和新课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分组次完成四个批次的课堂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学习和展讲时间,并进行相应的总结。
教学方式:自主互助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移动白板
课前准备:
1、准备PPT课件;
2、布置教室;3、印刷导学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分析密度表得出三条信息(重点)
灵活运用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难点)
判断出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难点)
能够设计盐、塑料制品等物质的密度测量方案(重点)
估测教室内空气的质量(重点)
四、教学过程概述
总流程
※※※※※※※※※※※※※※※※※※※※※※※※※※※※※※※※※※※※※※※
教学阶段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拟定2个基础任务:
1.用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2.在家中做冰变水的实验,并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拟定4个探究任务:
如何鉴别物质?
如何利用密度测量体积?
如何利用密度测量质量?
如何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将拟定任务设计成导学案,下发班级,并作基础任务的安排。在课前听取展讲要求、展讲规范等事宜。选取便于学生展讲的教室并根据学生需要进行物品准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拟定让教师可以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但展讲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讲并互评。培养学生表达、思维、展讲的能力,以及周末做实验的习惯。
技术使用
网络等渠道查询
时间安排
课前两天
※※※※※※※※※※※※※※※※※※※※※※※※※※※※※※※※※※※※※※※
教学阶段
课上环节①
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
引入一个故事,帮助“张先生”判断戒指的组成材料,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产生物理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戒指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究竟如何判断”“方法是什么”等
设计意图
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同“小知识大价值”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对常见事物做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密度知识的兴趣。
技术使用
PPT
时间安排
2min
※※※※※※※※※※※※※※※※※※※※※※※※※※※※※※※※※※※※※※※
教学阶段
课上环节②
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
个体或集体汇报预备性知识和新知预习知识。
教师活动
教师相机指导易错点,演示指导难点。
设计意图
为全体学生准备预备性知识,教会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掌握本节学习的难点,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上有准备的课。主要锻炼学生作业前置化,提升学生课堂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学生相机作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简要解说、补充、点评。
技术使用
PPT
时间安排
约8min
※※※※※※※※※※※※※※※※※※※※※※※※※※※※※※※※※※※※※※※
教学阶段
课上环节③
上台板演
学生活动
小组按分工、按要求对习题进行计算。
教师活动
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巡视指导学生练习情况。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书写规范和自信心,监督检查学生落实情况。
技术使用
PPT
时间安排
10min
※※※※※※※※※※※※※※※※※※※※※※※※※※※※※※※※※※※※※※※
教学阶段
课上环节④
展讲互评
学生活动
学生展讲,板书讲解习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活动
教师补充讲解难点和细节,帮助全体学生理解易错点。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从题干关键词入手,运用密度知识对练习题的思维进行展讲,得出解题的关键所在为弄懂题干并运用相应的方法;其次,运用课程知识由易到难的梯度让学生逐步掌握展讲的模式,为其它学生提供相应的示范;第三,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可以提醒和防止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不良习惯。
技术使用
白板、黑板
时间安排
15min
※※※※※※※※※※※※※※※※※※※※※※※※※※※※※※※※※※※※※※※
教学阶段
课上环节⑤
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密度知识的运用,布置相应作业。
学生活动
分析得出,进行相应习题作业。
设计意图
自主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
技术使用
PPT、导学案
时间安排
5min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运用
密度ρ=m/v
单位:kg/m3
ρ水=1.0×103kg/m3
,
ρ冰=0.9×103kg/m3
1g/cm3=103kg/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