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个重要的光学现象。从物理概念方面有几个重要内容:平面镜成像规律特点、成像原理、“虚像”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初步具备了光的概念,学习和认识平面镜,是前两节课的应用。这是他们首次接受到“虚像”的概念,为接下来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因此《平面镜成像》为他们在光学方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平面镜在日常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与现代科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平面镜,也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容易形成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平面镜成像是学生生活中接触非常多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总结问题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实验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有用信息
5.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
6.正确认识使用平面镜的利与弊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难点: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平面镜的研究
虚像的概念
五、【新课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播放加菲猫的视频以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对镜子的观察,从而引出“像”的概念。
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能够吸
引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引出“像”的概念。
创设情境:发现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1.学生们回答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发现总结其中的特点。2.发现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也可以代替平面镜成像
初步了解到平面镜的概念,为接下来平面镜成像奠定知识基础
提出问题:通过对像的观察提出问题
使物体靠近、远离平面镜,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像的特点。提问:
1.像是真实存在的吗?2.像和物体的大小位置关系。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基础。能够发现问题更有利于探究实验的进行。
猜想与假设:提出对现象的猜想。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之前的几个问题进行猜想。
猜想:
1.物体和像大小相等。2.物距等于像距。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实验:
1.针对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
2.如何测量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3.如何测量像距和物距。
根据同学们的猜想,进一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们对猜想作进一步的分析。引导学生用“等效代替”的思想,使相同物体与像重合,从而验证物与像大小相等。放在镜子后的物体能不能看得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我们仅仅比较一次是否可以呢?
根据问题,设计实验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
思考如何使得物体与像重合。
放在镜子后面的物体被遮挡,无法观察到。
物体与像重合位置即是像的位置。
不能,应当多次测量避免误差。
学生初步接触探究型实验,教师应当通过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得实验更高效的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操作难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从而克服实验中的难点。
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实验:
老师进行巡视,发现学生进行实验时的问题。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同学们的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1.物与像大小相等。
2.物距等于像距。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回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巩固学习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从实验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是在实验过程
中,缺乏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课堂时间安排后面时间有点紧张,平面镜的应用和凸面镜与凹面镜的作用根据课件提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但时间可以分配更充裕一点。
七、【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距
2.相等
3.垂直
4.虚像
二、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三、凸面镜与凹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