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测测试(12月10日)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柳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测测试(12月10日)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4 14: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柳江中学高一历史周测测试(12月10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4.“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这一丧权辱国的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
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 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
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 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
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
7.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获得了“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这主要是因为它( )
A.领导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 B.直接组织和发动武昌起义
C.是首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9.每到“五四”青年节,全社会都在强调要弘扬五四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应该是:( )
A.民主和科学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创新精神
1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1.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著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2.“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
1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点可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空想到科学”指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C.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D.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15.1917年11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针对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宣布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发动武装起义
C.组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D.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16.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1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18.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19.“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要对百姓负责。”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民主是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这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10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8分)
(3)新中国成立至今,民主政治建设风雨走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22.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一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一1895年
日本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三 1931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无所畏惧,英勇抗敌,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艰苦地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
(1)填写材料一中表格空缺的部分(6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12分)
2020-2021学年度柳江中学高一历史周测测试(12月10日)参考答案
1.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端于广东,后来攻占北京。由此可知,B正确;鸦片战争没有攻占北京,故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端于朝鲜,也未攻占北京,故C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是发端于广东,故D错误。
2.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时间不吻合,A项错误。李鸿章是清政府的封建官僚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属于太平天国,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页面设置的内容都是提纲式的目录而不是具体内容,《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具体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天国兴衰”符合题意要求,故D项错误。选B项。
3.D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革命的需要,不适应天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的需要,故排除AB;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试图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排除C;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编》,说明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故选D。
4.D
《辛丑条约》规定划分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D正确;ABC均未涉及使馆界划分的问题,排除。故选D。
5.D
6.D
《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通过限制袁世凯大总统的权力,达到维护共和制度的目的,故A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与获得列强支持无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保障宪法更好实施不是改革政治制度的原因,故C项不符合题意。
7.C
8.B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陈独秀提出的是“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体现的是民主精神,没有体现出爱国、团结、科学,所以选择B项。
9.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其精神表现为爱国主义,故B正确;民主和科学精神,属于新文化运动,故A排除;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与五四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五四运动也无法体现创新精神,故D排除。
10.A
根据所学,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故A正确。
11.A
12.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惨案,故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完全沦陷,故A项错误;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指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故C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开始于1938年,故D项错误。
13.A 14.C
15.D
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故D正确;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是二月革命,排除A;十月革命发动武装起义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组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1903年,排除C。故选D。
C 17.B 18.B 19.D
20.D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为D;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与题意不符,A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与题意不符,B错误;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与题意不符,C错误。
21.(1)公民大会: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人大:间接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代表具有广泛性
(2)《1954年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开放性试题,酌情给分)
22.(1)①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②《马关条约》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①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