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练习(12月)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宁阳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练习(12月)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3 22:2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54430011811000物理第三次月考练习 2020 12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研究对象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地球自转的规律 B.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C.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调整 D. 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
2、.小明从某地打车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6指时间 B. 出租车的位移大小为23.0km
C. 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0 D. 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46km/h
3.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质点做曲线运动  B.A质点2s时的速度为20m/s
C.B质点前4s做加速运动,4秒后做减速运动
D.前4s内B的位移比A要大
4..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g取10 m/s2,忽略空气阻力,则(  )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5.如图所示,用劲度系数k=1N/cm的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静止的质量为1kg的果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false)( )
A. 果篮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果篮受到的重力
B. 果篮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向下形变产生的
C. 果篮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果篮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弹簧的形变量为10cm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劲度系数k=400N/m的轻质弹簧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20N、F=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系统仍保持静止,则(  )
A. 弹簧的伸长量为0 B. 弹簧的伸长量为5cm
C. 弹簧的伸长量为8cm D. 弹簧的伸长量为10cm
7.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  )
A.v B.(+1)v C.v D.v
8.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竖直提起一个水杯,保持静止,摩擦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细线之间的夹角为60°时,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杯子重力
B. 当细线之间的夹角为60°时,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杯子重力的false倍
C. 逐渐增大细线夹角,细线拉力将逐渐变小
D. 只要人的力气足够大,就可以将细线拉至水平
9.一辆货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后开始刹车,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货车行驶50m后停下来,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false B. false C. false D. false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false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为12m/s2
B. 乙的加速度为1.5m/s2
C. t=8s时刻甲乙相遇
D. t=8s时刻甲乙相距48m
11. 从物理学科学方法上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小石块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将其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建立理想模型的思想
B. 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C. 重心及合力的概念的建立都用到了等效的思想
D. 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极限法的思想
12. 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网兜的重力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绳对足球的拉力大小为 mgcosα
B. 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大小为mgtanα
C. 若缩短悬绳,则足球对墙壁的压力变大
D. 若缩短悬绳,则悬绳的拉力变大
13.某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图可知( )
A. 第2s内物体保持静止
B. 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
C. 第3s内物体向下运动
D. 第3s内和第4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14.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b点爬到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蚂蚁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B. 蚂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C. 地面对碗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D. 地面对碗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1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 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 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 m/s,则(  )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 s
B.车的加速度为15 m/s2
C.经过A杆时的速度为5 m/s
D.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7.5 m
1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  )
A.滑块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


1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AB、BC、CD、DE,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
D.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二、实验题
18.false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B.在悬挂钩码时,可以任意增加钩码的个数
C.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静止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false某同学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false,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false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______
19.某学习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小组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
(1)图中弹簧秤甲的读数为______N
(2)请在坐标纸上画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及它们的合力的图示_____
(3)通过作图可知合力的大小为______N(保留2位有效数字)
20.为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清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最恰当的做法是___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的情况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的情况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能做匀速运动
(2)如图乙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按时间顺序所取得五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小车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false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有一个加速度数据模糊不清。

①如果模糊的数据是正确的,其数值应该是_____。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坐标图上作出false图象______________。

(4)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三、计算题
21.雨后,屋檐上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她测得屋檐到窗台的距离H=3.2 m,窗户的高度为h=1.4 m。g取10 m/s2,试计算:
(1)水滴下落到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22、一辆巡逻车最快能在t1=10 s内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2=50 m/s,并能保持这个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该巡逻车由静止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追赶前方2 000 m处正以v1=3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一辆卡车,问:
(1)巡逻车在追上卡车之前,巡逻车与卡车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2)巡逻车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23、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用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连接A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B左侧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B右侧与竖直墙壁相连的轻绳保持水平,此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所在的桌面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
(2)A物体受到的桌面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24、.很多人开车时喜欢用智能手机的导航功能,于是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支架”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甲所示,支架的吸盘具有磁性,会牢牢吸附固定手机。图乙是手机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示意图(支架相当于倾角为false的斜面)。若手机质量false,支架倾角false,手机与支架接触面上的动摩擦因数false,手机和支架均处于静止状态,支架和手机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false,false,g取false)
(1)若没有磁吸力,通过计算说明,手机会不会滑下来;
(2)若二者间的磁吸力false,求支架对手机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25、如图甲,质量m=2 kg的物体置于倾角θ=30°的足够长且固定的斜面上,t=0时刻,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t=1 s时刻撤去力F,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力F的大小;
(2)求t=6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3)求物体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
26.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A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t(s)
0.0
0.2
0.4

1.2
1.4
1.6

v(m/s)
0.0
1.0
2.0

1.1
0.7
0.3

329184027305(1)物体在斜面上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t=0.6s时的速度大小。
高一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答案
选择题
1 B 2 C 3 B 4 C 5 D 6 B 7 C 8 B 9 C 10 BD 11 ABC 12 BCD
13 BD 14 BC 15 ACD 16 AD 17 ABC
二、实验题
18、 (1). C (2). B
351472587566519、 (1). 4.00 (2).
(3). 4.7(4.6-4.8均可)
20、 (1). D (2). 0.80 (3). 0.67

(4)①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②C
三、计算题
21、(1)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H=3.2 m,
由v2=2gH得v== m/s=8 m/s。
(2)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
t1== s=0.6 s
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
t2== s=0.8 s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
Δt=t2-t1=0.8 s-0.6 s=0.2 s。
22、解析 (1)当巡逻车加速到与卡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有最大距离L,设此过程时间为t2,则:
对巡逻车:匀加速阶段有v2=at1(2分)
加速到与卡车速度相等时:v1=at2,x1=at22(2分)
对卡车:x2=v1t2(1分)
最大距离L=x2+d-x1(2分)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L=2 122.5 m.(1分)
(2)巡逻车加速过程的位移:x3=at12=250 m(2分)
卡车在此过程中的位移:x4=v1t1=350 m(1分)
因为x3<d+x4,所以巡逻车在加速过程中无法追上卡车,要追上,必须有一个匀速过程(2分)
设巡逻车追上卡车至少需要的时间为t.则:
at12+v2(t-t1)=d+v1t(2分)
解得:t=150 s.(1分)
23、答案 (1) (2)(m1-m2)g 
24、(1)手机会滑下来;(2)7.2N;1.6N
25、25、解析 (1)设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sin θ-μmgcos θ=ma1(2分)
撤去力后,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ma2(2分)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有
a1==16 m/s2(1分)
a2==8 m/s2(1分)
代入解得F=48 N(1分)
μ=(1分)
(2)根据v-t图像可知,3 s末物体速度减为零,之后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30°-μmgcos 30°=ma3(2分)
解得a3=2 m/s2(1分)
再过3 s,由速度时间公式得v=a3t=6 m/s,故物体6 s末速度大小为6 m/s.(1分)
(3)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前3 s的位移为xm=×3×16 m=24 m(1分)
返回过程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公式有v32=2a3xm(2分)
解得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3=4 m/s.(1分)
26、 (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5 m/s2
由后两列数据可知物体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2 m/s2.
(2)由vB=5t=1.1+2(1.2-t),解得t=0.5 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 s.
因此vB=5t=2.5 m/s
(3)t=0.6 s时物体已在水平面上,其瞬时速度为v=v1.2+a2(1.2-t)=2.3 m/s.
同课章节目录